67 启示录背景注释

67 启示录背景注释

启示录

导论
作者 今天许多学者主张,第四福音书和启示录不是同一位作者所写;有些甚至认为,连这两卷书由同一人执笔的可能性都免谈。启示录的文体和第四福音书明显不同,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因此在这些作品写成几个世纪之后,就已经有学者否认它们是出于同一位作者。

  可是若仔细检验,会看出两者的词汇大多相同,只是用法不同;至于文体的差异,大多可以根据这两份作品的 * 风格来说明:一为福音书,一为 * 启示文学(启示录的文体大大借重以西结书、但以理书、撒迦利亚书等)。一个团体可以写成并接受福音书(其中强调现今能体验未来的荣耀),同时也写成并接受启示文学,这不是一件难以相信的事;* 死海古卷便含有类似差异性极大的文件。一位作者可以写出不同的文体,可能性也同样不低(可参如:* 蒲鲁他克的《生命》(Lives)和他的《摩拉利亚》(Moralia),只不过它们在风格和文体上的差异,不像第四福音书和启示录一样常被人提及)。

  一位作者用同样的词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两份迥然有别的作品,这似乎较为可能(至少作为现代作者的笔者会作类似的事),比起两位作者持不同角度、却讲好用同样词汇,似乎更为合理。神学团体与派别(参:约翰一书的导论)通常在角度上的相仿会超过词汇的相仿,但一名作者在写作时,则会迁就风格而改变文体,并根据所面对的状况来强调所选取的角度,同时又会用从前用过的词汇。

  既然反对作者为同一人的说法无法成为定论,赞同约翰为这两卷书之作者的主张就应当受到更多重视,现在学术圈对它的冷落是不合理的。大部分早期 * 教会文献都认为这两卷书是 * 使徒约翰所写;启示录出于他之手的论点甚强(参一1的注释;有关第四福音书的作者,请参:约翰福音的导论)。

日期 有些学者将启示录的日期定在六十年代末,尼罗死后不久,因为接下来的几位皇帝连续横死(参十七10)。不过,启示录里面皇帝的权力似乎很稳定,这种状况与六十年代的情形并不相符。同样,亚西亚(西土耳其)的皇帝崇拜似乎正在勃兴,直接威胁到本书的读者;这个状况比较符合九十年代的光景。教会亦似乎在亚西亚的各大城里都已根深蒂固;因此,将日期定在第一世纪九十年代多米田作王的时候,似乎最为可能,这是早期教会文献中的记载,大多数学者也仍赞同。

风格 启示录将 * 旧约的 * 预言写法和重量级的 * 启示文学风格(这种文体源出于旧约的预言)掺杂在一起。其中的意象几乎完全可以在圣经的先知书中找到,不过最受到强调的意象,则是当时盛行的犹太启示文学所常用到、攸关末时、为第一世纪末的读者最关心的那些说法。第二至三章是「神谕式书信」,这种信主要出现于旧约(如:耶二十九1232932),不过一些希腊陶器碎片上也有类似文字。

  这类文件的文学结构可能是后期加上的,不过学者愈来愈留意到,许多犹太神秘主义者和其他古代的预言家相信,他们能看见异象,或有灵魂出窍的经验。约翰最像旧约的先知,他可能真正看见异象,因此不需要把以异象当作文学技巧。启示文学通常是以假名写的,因此很难辨明他们的依据是否为真实的宗教经验。有些犹太神秘主义者记载,他们想凭借异象升上天界(参:林后十二14的注释);今天人类学者报导,全世界好些不同的文化都有灵魂出窍的状况,可说相当普遍,由此可见,许多这类经历乃是真实的。早期基督徒一般认为,异教的灵异感动是真实的,只是其来源为魔鬼的作为,而他们自己的灵感则与旧约先知一脉相传。他们认为这世上有许多的灵,不过并非所有的灵都是善的(约壹四16)。

结构 在前言(一至三章)之后,本书由三个审判主导(印、号、碗),它们可能同时发生(都是世代之末的高潮),间或出现天上的敬拜(四至十六章),接下来是审判罗马的神谕(十七至十八章),以及对末时的预言(十九至二十二章)。审判的时间可能达一千二百六十天(或许是象征,但亦可能为延后的时间),全书一再以不同的方式提及这个时期(请特别留意十二章6节的注释;若是象征,这段时期可能包括基督第一次来与第二次来的整个历史)。这卷书是按照逻辑的顺序写,而非按时间的顺序;约翰无疑是按照他所见到异象的顺序来写,但是每回他写道「我看见/听见」,就是他在领受一个新的意象。这新的意象一方面与前文衔接,但另一方面并不总是指按时间而言接下来将发生的事。

解释 这卷书的解释可以分为几类:(1) 启示录详细预言了人类历史,直到主再来;(2) 启示录反映出历史的一般原则;(3) 启示录只针对约翰当日的状况;(4) 启示录只针对末时的状况;(5) 以上各类的综合(如:约翰所讲的是历史原则,所采取的角度是末时已近及它临到的光景,而在提出这些原则时,乃是以他第一世纪末之读者所处的时代为背景)。

  与约翰同时的许多诠释者(尤其 * 死海古卷中的诠释者),将 * 旧约的 * 预言重新解读,视为描述诠释者当代状况的象征,而前一个世纪不少现代预言学者也以同样的方式重新解释启示录。前个世纪每出现新的系列事件,就有预言教师修改相关的预测说法,对这种连续的修正最严肃的复核,参 Dwight Wilson, Armageddon Now!Grand Rapids, Mich.: Baker Book House, 1977);从更长期的历史来看,而不加细究,可参 Stanley J. Grenz, The Millennial Maze Downers Grove, Ill.: InterVarsity Press, 1992),pp. 2763

  有些预言教师会根据报章头条新闻的变化,不断重新解释启示录。但是约翰的意象对最初的读者有特殊的意义,因此本注释书对背景的查考,拟采取与其他 * 新约书卷的解释同样的步骤。故本书将直接针对以上第三类的解释方式来谈,不过其数据也可与第二类解释结合(在讲道时常有此需要),而第四类解释亦会依着注释路径显得愈来愈清楚。

解释的方法 约翰是以希腊文写作,并用到 * 旧约、犹太文学的象征用语和意象,有时也用到希腊罗马的这类说法;他明明说,收信的对象是第一世纪小亚细亚的 * 教会(一411),就像保罗明说他是写给第一世纪的教会一样。因此,至少他第一世纪的读者应当明了他的话,尽管其中还可能有些隐意(参一3,二十二10的注释)。古代的读者不像现在有报纸可读,没有解释时事的一般信息基础;但是后世的人则能一方面研究此书,一方面检验旧约和第一世纪的历史。因此,历史的角度使这卷书对所有的世代都适用。

  这个角度不但肯定了启示录和今日的读者仍然有关系,而且肯定其信息与每个世代都有关系,只不过它用的象征是最初的读者所熟悉的。因此,例如:书中会以新尼罗来比方未来反对教会的人,这个人物是原初的读者所熟识的,但现代读者却较不熟。可是历世历代受逼迫的基督徒都能从这个比方受到提醒,即这种人的确存在,而且也可受到鼓励,知道这人的倾覆已在预言中──只要他们能了解这个比方。本注释书将阐明这些象征原来的要点,如此便让现代读者更深入理解本卷书的信息,而能将它应用于今天的情形。

象征主义 约翰大部分的象征用语,意思与 * 旧约先知的用法相同,是激发性的比方,要引人作出特定的响应,而不是对事件详尽的字面图解。深入研读旧约和犹太 * 启示文学的人,很能了解这种解释的方法;有时从前的象征可以重新应用在新的状况中,但意思是唤起同样的回应。有时约翰会说明象征的意义为何(如一20);有时最初的读者能理解,因在书中找到其他的线索,或因文化信息,或因明白古代如何使用这些象征,这是约翰和其读者都明白的。约翰表明他希望读者了解他的意思(一3,二十二10)。

背景:皇帝崇拜 在希腊宗教里,人和神的界线向来有些模糊,因此从罗马第一位皇帝开始,东方的希腊世界便为皇帝盖庙;最早的庙盖在以弗所和士每拿。在罗马,敬拜皇帝被视为效忠罗马政府的举动,而皇帝只在死后才被当作神。可是有几位皇帝活着时就自称为神(卡立古拉、尼罗和多米田),而他们死后不但未被视为神,反遭咒诅。启示录写作的时间,是广被憎恶的多米田时代,他要人在他活的时候就敬拜他。在帝国的东部,到皇帝庙中敬拜皇帝的像可能被视为效忠政府的表态。凡拒绝参与皇帝崇拜的人,会被列为颠覆份子,而罗马对于蕴酿颠覆的宗教则是狠毒无情的。

  多米田镇压贵族,把星相家赶出罗马(恐怕他们预测他倾覆),逼迫他认为不利于他的哲学家和宗教。根据数据显示,他也逼迫犹太教和基督教,不过并没有把他们单独列出。亚西亚敬拜皇帝的宗教证据充足,而第二世纪初,整个亚西亚省全面逼迫基督徒(在他雅努就位之前已经开始,而在他雅努年间持续不断),由此可见,多米田高举自己的作风造成了一种环境,以致小亚西亚爆发了全面对基督徒的逼迫。

背景:不可避免的冲突 犹太人可免参与皇帝敬拜,这是非正式的协定。亚西亚的富有犹太人遭到多米田的压制,又因才发生不久的巴勒斯坦犹太反叛(主后6670年)备感尴尬,故他们绝不要与任何可能的颠覆团体沾上边。许多亚西亚的 * 会堂因此将犹太基督徒赶出去(二9,三79),而这些人的犹太身分若遭质疑,就可能面对罗马的逼迫。

  凡是有先知发言谴责罗马的团体,都会遭到罗马的压迫,可是约翰挺立于 * 旧约的传统,对于压迫人的列国和帝国──尤其是压迫神子民之国──传讲神谕,直言不讳。还有一些犹太作者也向罗马宣告审判(通常用隐名,如:巴比伦、以东或基提),有许多人仍然想反叛(这种革命热不久之后在埃及和古利奈发烧成事实);不过启示录则是对罗马背叛神最直言的神谕审判之一。

信息 启示录提供了永恒的角度,其中强调的主题包括:背叛神的世界与顺服神旨的

  * 教会之对比、教会的敬拜与天上的敬拜合而为一、胜利来自 * 基督完成的工作,而不倚赖人的环境、基督徒必须愿意为基督之名赴死、地上万族的代表至终将站在祂的宝座前、祂随时可能回来的盼望比全世界的财宝更有价值……等。从一开始,旧约和神的应许都为神子民的未来谱出希望。在面对个人之未来问题时,基于旧约对公义和盼望的教导,以色列人得出复活的观点(赛二十六19;但十二2)。在启示录里面,未来的盼望得到更大的发挥,以各种意象编织成灿烂的画面。

注释书 最值得参考的是 G. B. Caird, A Commentary on the Revelation of Saint John the Divine, HNTC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66); G. R. Beasley-Murray, The Book of Revelation, NCB, 2nd ed. (1978; reprint,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81); Gerhard Krodel, Revelation (Minneapolis: Augsburg, 1989)。读者或许会发现,W. G. Morrice, "John the Seer: Narrative Exegesis of the Book of Revelation," Expository Times 97 (November 1985): 43-46, 对教导本卷书颇为有用。还有许多著作在不同的要点上有帮助,包括Andre Feuillet, The Apocalypse, trans. Thomas E. Crane (Staten Island, N. Y.: Alba House, 1965); Robert H. Mounce, The Book of Revelation, NICNT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77); Elisabeth Schussler Fiorenza, The Book of Revelation: Justice and Judgment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5); Robert W. Wall, Revelation, NIBC (Peabody, Mass.: Hendrickson, 1991); and James Moffatt, "The Revelation of St. John the Divine," in The 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 5 vols. (reprint,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1979), 5:281-494。除了对启示录作者的看法较离谱之外,J. Massyngberde Ford, Revelation, AB 38 (Garden City, N.Y.: Doubleday, 1975) 也颇有帮助,可惜对该书的批评多半只针对那一点,不够公允。

别迦摩的医疗用具
_

13
标题和启示性的前言
  文件的标题常有一句话,如「本书为某某人的话」(多比雅书一1);约翰的标题和一些 * 旧约先知书类似(如:赛一1;耶一1;何一1)。标题通常是附在一卷书的外面,不过到第二世纪中期,有些人已经用手抄本,就是像现代书的型式,而将标题放在里面。

1 绝大部分启示文学都伪称是旧约中远古名人所写;启示录和旧约先知书一样,是当代的 * 使徒所写,他不需要这类笔名;他是写给认识他的真实会众(一411)。还有些启示文学没有指出收信对象,或没有采用书信形式。
  旧约有些启示(但七16,十521;参:出三2;士六1123)和 * 启示文学中的许多启示(如:* 以诺一书和 * 以诺四书)是透过天使传达的。旧约先知被称为神的「仆人」,约翰在本书起头便用这个头衔来自称,十分合宜。

2 「见证」是法律术语,不过它的用法已经延伸很广。当时基督徒正遭人出卖,受罗马法庭审讯,不过在启示录的情境中,「见证」则是指基督徒宣扬对耶稣的认识,按照神最后将施行审判的亮光,向人提出证据(参:赛四十三812,四十四89)。

3 古代大多数人不能阅读,若要让每个人都有一本抄本(必须用手抄),则更不可能。因此这里的祝福是给向会众宣读之人(每个 * 会堂里都有一位宣读者),也给那些聆听之人(其余的会众都要听圣经的宣读)。「祝福」的形式,在* 旧约和犹太文学中都很常见(参:太五112的注释),此处意味着听的人必须了解,并顺服所听到的话语。启示录有七个这类「祝福」,还有七个咒诅或「祸」,可能都属于神谕,即:具预言性。* 启示文学通常预测这世代即将结束,或结束之前即将发生的事件,尤其是与本卷书时期相近的以斯拉四书。

48
书信的前言
  有些著作并不全是信件,但因为要送与阅读的人,所以会包含书信式的前言,例如:历史著作马喀比二书(一1~二32,尤其是一1)。

4 「恩惠平安」是将古代标准问安语稍作改变;参:罗马书一7的注释。本信为传阅信件。它无法很快用手抄出许多复本,因此是由送信者按顺序带到各个 * 教会。请参:启示录一11的注释。
  「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一位」,有时希腊人会用此头衔称一位永恒的神祇,不过它最主要反映出希腊人对 * 旧约「我是」之名的诠释(出三14* 七十士译本作「祂就是(he who is)」),* 他珥根也以同样的形式将其延伸。这里的「七灵」可能指以赛亚书十一2,七重的 * 弥赛亚之 * 灵,但更可能是指犹太教的看法,即有七位圣天使长围绕着宝座(启八2;参五6的注释)。有些 * 死海古卷和第二世纪犹太基督徒认为,* 圣灵是位天使,不过大部分人通常视圣灵为神的灵;只是我们无需假设此处有这样的混淆。以赛亚书十一2,七重圣灵的意象当时为人所知,这可由 * 以诺一书六十一11看出。不过以诺一书的这一段比喻(Similitudes),日期并不确定;参:* 所罗门诗篇十七37,并请参阅:启示录五6

5 「诚实」的见证人(二13,三14)是可靠的(箴十四525;赛八2;耶四十二5)。「头生的」和「掌管世上君王」是暗指诗篇八十九27。按旧约礼仪律法,* 赎罪日祭牲之血能释放以色列脱离他们的罪;犹太人也是因着逾越羊羔之血才得以脱离埃及。

6 神救赎以色列脱离埃及之后,称他们为「祭司的国度」(出十九6),因此表明他们所有的人都圣别归祂。这一节的 * 他珥根将它译为「国度与祭司」,像这里一样(参:* 禧年书十六18)。

7 这节和马太福音二十四30一样,将但以理书七13(在主的日子驾云降临;亦参如:结三十3)和撒迦利亚书十二10(那些刺他〔即神〕的都要为祂哀哭)连在一起。「地上万族」将意象延伸于以色列之外(参:亚十二12),所有民族都包括在内;在希腊的东方,各城中的公民会按种族分类。

8 有些希腊罗马作者称至大的神为「首先的」,但 * 旧约(赛四十一4)和犹太教(如:* 约瑟夫、* 斐罗,采用 * 斯多亚派的词汇)已经称以色列的神为「首先的和末后的」。用希腊文头一个字母阿拉法、最后一个字母俄梅戛来称呼祂,就是这个理由。有些犹太教师同样称祂为 'Aleph Tav,即希伯来字母的头一个和最后一个。他们更进一步称神为「真理」,希伯来文 'emet,拼音为 'aleph-mem-tav,他们说,这是字母的头一个、中间一个,和最末一个,显示神是永恒的,一直掌管万有。讲希腊话的犹太人有时称神为「全能者」,或「万能者」,就像这里一样。

920
开头的启示
9 对那些受到起诉、被定罪的人,各省的省长可以自行判断要将他们放逐到岛上、处死,还是送去作奴隶。社会地位较高的人自动会受到比较轻的刑罚,而约翰是被放逐到岛上,没有被处死(参二13),或许是因为他年事已高(有时会如此),或许是因为当地的省长比较仁慈。放逐通常有两种:驱逐(deportatio)(包括没收财产,取消公民权)和贬谪(不包括其他罚则);前者只有皇帝可以宣判,而后者是省长可以宣判的,此处便是如此。
  罗马放逐人犯的地点,一般是多岩的爱琴海岛屿,名为塞克雷德(Cyclades,环绕着提洛岛〔Delos〕),以及亚西亚海岸线外的斯波拉德(Sporades),其中包括拔摩岛(距以弗所西南四十到五十哩)。拔摩岛并不荒凉,上面有体育馆,还有亚底米神殿(该岛的保护神)。由于按照 * 旧约的传统,巴比伦是最主要的流放之地(结一1),因此约翰遭放逐之后,便斥责罗马为新巴比伦(十七至十八章;参十四8的注释)。

拔摩岛上的斯卡拉港今貌

10 旧约和古代犹太教都将神的 * 灵与 * 预言相连,因此这里「在灵里」的意思可能指约翰正在以属灵的恩赐敬拜(代上二十五16),或处于见异象的状况(结二2,三121424,八3,十一124)。不过除了这句话之外,此处的启示就像旧约中一样,是不请自来的(参:启四2的注释),这和大多数犹太 * 启示文学的情形截然不同。「声音如吹号」可能暗指出埃及记十九16神的显现,当时主预备要赐下祂的话语。
  在小亚细亚,每个月有一天要用来敬拜皇帝,但是基督徒则用一天──可能每周一天──来崇拜基督,也许是切盼「主的日子」临到。按照一些犹太人对历史的计算,历史的第七个阶段,也就是最后的阶段,应当是守安息的世代(参:启二十);有些早期基督徒诠释者将这个意象改为第八个世代,把主的日子讲成一周的第八天。但是究竟这些想法出现多早,与启示录的约翰有没有关系,都有待讨论。大部分学者认为「主的日子」是指星期日,就是耶稣 * 复活的日子;早期犹太基督徒可能喜欢用那一天崇拜,避免与守安息日发生冲突。

11 传送约翰这卷书的人可能首先来到以弗所;其他城市的顺序,是按传送者可以步行抵达的方式安排的。各城之间的距离不一,从三十哩至四十五哩不等。有人主张,约翰的意思是以这些 * 教会来象征教会历史的不同阶段,但这就必须假定,在最后阶段临到之前的教会都无法期待基督随时会来;可是约翰写给教会的信展现出浓厚的地方色彩,不太可能仅仅代表教会的各个时期,而其合理的地理安排亦显示,他的意思应当按字面解释。

12 灯台请参阅一章20节的注释。

1315 这段经文根据的素材为但以理书七9对神的描述(白色的头发象征由年龄而得的尊荣)、但以理书十56大能天使的特色,而「像人子的」头衔则来自但以理书七13(那里讲到他要来统管万国)。但以理书十6,描述天使的声音「如大众的声音」,此处将它改动,配合以西结书一24,四十三2所描述神的意象;后期犹太典籍也讲到天上有诸水。
  「长袍」与「带子」可能暗指他的角色是大祭司(出二十八4)。不过,其他人也可以穿长袍、束带子;如果此意象的意思更广泛,那么工人在工作时会将带子束在腰间的样子就有意义,因为将带子束在胸间,是表明工作已经完成。可是此处既有其他圣经的暗示意义,所指的也可能是 * 旧约的大祭司模样。「脚如铜」可能暗指抬神宝座者(结一7)以及但以理书十6的天使。
  这些用圣经各种意象综合起来的画面,给人的印象为,复活的耶稣是人所能想象的最伟大的一位。* 启示文学会采用这些意象的一部分(像闪电的天使……等);约翰在这里避免用到圣经之外的细节,但其他启示文学作品中则经常出现这类说法(如:几千哩高的天使等等)。

16 神代言人的口可以用武器来形容(赛四十九2),而 * 弥赛亚的公义判断则是祂口中的武器(赛十一4)。有些犹太典籍描述天使像太阳般照耀(亦参:但十6所讲天使的脸如闪电)。

17 见异象时通常会惧怕(创十五12);在* 旧约里,得着神启示的人(结一28,十一13),或见到天使显现的人(但八18,十915),常仆倒在地,等到启示者触摸他们,加力量给他们,才得起身(但八18,十10)。
  这种意象在许多后期犹太典籍中也经常出现,如:多比雅书、* 以诺一书、* 以斯拉四书。神常必须向祂的仆人保证说,不要害怕(如:申三2;书八1;耶一8),有时是在祂向他们说话之时(如:创二十六24)。

18 在旧约(诗九13,一18)和犹太文学中,「阴间的门」是指死人的居所,因此等于死亡的权柄;持有通往这些所在之钥匙的人,就是能统管它们的人。在皇宫里,有钥匙的人是宫中极有权柄的人,如:赛二十二2122;钥匙代表有权柄管理他能打开的东西,而犹太典籍讲到,神将钥匙交给雨……等。犹太文学说,神有权柄管理死亡和阴间的门(所罗门智慧书十六13)。* 基督的权柄在死亡之上,因祂已经复活;当跟随祂的人可能面对死亡之时,这是很大的鼓励。

古代的铜钥匙

19 在* 旧约里,* 预言包括传讲神的信息,并不限于预测未来。但是希腊作家* 蒲鲁他克将预言定义为对未来的预测,而其根据则是现在与过去;据说,犹太的希碧尔预言了从前的事、现在的事和未来的事(* 希碧尔神谕集一34)。犹太的 * 启示文学作者常将历史区分为几个世代,作为他们对未来预言的序言,不过他们常用假名写作,表面上说是在历史发生之前写的。

20 犹太典籍常将天使描述为星(参十二4的注释)。天象的意象很平常;如:* 约瑟夫和 * 斐罗认定「七个行星」等于圣殿中的一些象征,而后期巴勒斯坦的 * 会堂地上,有黄道带围绕太阳神运行的图画,尽管旧约禁止这样做。异教相信命运之神借着星座控制列国,而这些星座通常被视为神祇。这种东方的看法,在当时以科学为名,被引进希腊罗马的异教当中。许多犹太人认为,万国都是由星座所控制,而他们认为这些星座是在神管辖之下的天使。即使约翰是用这个象征(但这一点并不能肯定),他也只是要显明,* 基督是管理全宇宙的主,包括天使在内,而天使能引导教会,也能引导列国。
  有七个灯盏(一般如此)的灯台,在古代是犹太教和 * 会堂最普通的象征;约翰视教会如灯台,就是宣称耶稣运动才是犹太教的真正形式,无论多少会堂的官员怎么说(二9,三9)。由于启示录描述天堂如圣所(参如四68,五810,七912,八3的注释),灯台也许亦暗指教会在天上的属灵代表(出二十五3140)。
  对教会的「使者(或译:天使)」,有四种看法。一种认为,他们是带着书卷到众教会的「使者」;虽然这个意思有可能(马喀比一书一44),但约翰不太可能有七份不同的抄本,或可以差七位不同的使者出去(参:启一11的注释)。第二种看法为,他们是在每个会众中宣读的人,相当于会堂的「使者」。根据第二世纪的教导,如果这类宣读者在读经文的时候读错了,整个会众在神面前都有责任,因为他是他们的代表。第三种看法认为,他们可能是每个会众的守护天使,这与犹太人的观点类似(根源于但以理书),即不单每个人都有守护天使,每个国家也有指派的守护天使,而邪恶国家的天使将会和他们所带偏的国家一同受到审判。最后一种(和第三种看法相关)认为,他们可能是与地上实体(教会)对应的天上代表,象征教会在天上的重要性,就像灯台一样;这个看法可能也符合 * 启示性的意象。

金灯台

17
给以弗所教会的神谕
  这几封神谕的信,格式都相同,类似皇帝谕令信,在小亚细亚各城的碑文上可以见到。有些学者将这格式的各个要点与 * 旧约和古代近东立约的形式相较;如果他们的看法正确,这里的 * 预言就像旧约先知书中常见的约之诉讼案(如:摩二至四章)。它们的功能也类似旧约先知书中责备列国的连串神谕(如:赛十三至二十三章;耶四十六至五十一章;结二十五至三十二章;特别是阿摩司书一至二章八个短神谕)。
  古代近东其他的先知也曾发出审判列国的预言,但是这些都是维护国家主义的军事神谕;和旧约先知不同的是,他们绝不会定自己同胞的罪。埃及道德家的神谕为罕有的例外,其讲论是根据事实;此外,马里(Mari)的先知会责备君王未能尽力支持神庙。在以色列之外,完全没有代代相传的先知,呼召自己的同胞为道德过犯而 * 悔改。后期责备列国的例子,可作比较的是 * 希碧尔神谕集的内容,其神谕所责备的城市,有一些启示录也提到,如士每拿、别迦摩、撒狄、老底嘉和以弗所。
  许久之前,兰塞(William Ramsay)已经指出此处每则神谕都有地方性的色彩。他的说法稍嫌牵强,但也有些十分恰当。古代的城市对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感到十分骄傲,对于和当地相关的暗示会更敏感,超过今天的读者。
  以弗所曾经是亚西亚头一个皇帝崇拜的中心,多米田让以弗所拥有他庙宇守护人的头衔;有关以弗所的邪术和敬拜亚底米的名声,请参:使徒行传十九章的注释。从碑文可以看出,以弗所的犹太团体相当庞大,起初基督徒必定是安身在其中(徒十八192026,十九89)。实际上,以弗所在这个时期是小亚细亚领头的都市。

1 「这样说」(NASB)响应了* 旧约的形式,神的先知从皇帝谕令和典型的传讯者借用了如下的形式:「主/王如此说」。

23 * 修辞学专家(教导职业演说者的教师)建议讲员,对听众要褒贬兼施,免得他们闭耳不听信息,也要避免奉承他们。修辞学家一般会用赞美开始,启示录二至三章的书信大多也是如此。谕令有时会写「我知道」,不过此处是暗指感动人说* 预言的那一位是全知的,这是古代标准的想法。

4 若没有爱,虽有正确的教义和坚忍的心,仍然不够。此处究竟是指对其他基督徒的爱(如约壹;参:「行为」,启二519;「恨恶」,二6),还是对神的爱(耶二2),并不太清楚。

以弗所的圣约翰大教堂遗址


5 皇帝的使者可能会威胁要审判各城,不过这个威胁与 * 旧约中神对那些不肯悔改之人的警告最相似。这些神谕是向 * 教会说话,而不是向他们在神面前所代表的城市,但是兰塞所提各个城市后来的遭遇,还是值得注意。当年威风一时的大以弗所,最后只剩下一个小镇,离该城的原址几哩路;由于淤泥沈积的关系,在约翰的时代,它已经开始失去海岸城市的地理优势。

6 这个教导可能与「巴兰」有关(二1415);这派人可能倡导与皇帝崇拜妥协,以避免逼迫。后期教父视之为一种不道德的 * 诺斯底派。这里的「恨恶」和 * 死海古卷相同,是恨恶罪,而不是私人的报复(死海古卷教导,报复应交在神手中)。

7 犹太教中的「* 圣灵」与预言的能力最有关系;因此是圣灵感动了约翰见异象,并说预言(一10,十四13)。有关「凡有耳的」,参:马可福音四9。有些道德家也劝勉读者要「听」他们所引用的古代圣人之言,不过此处的形式更类似旧约常见的形式:「要听主的话」(如:摩三1,四1,五1)。此处的「得胜」(这意象主要是指军事的征服或运动竞赛的胜利)包括面对冲突与艰难能坚忍到底;这是主对我们获致终极胜利的惟一要求。在后期犹太教导中,「生命树」被用来象征 * 律法,不过这个异象应是暗示创世记二9,以及乐园的恢复(参:林后十二24的注释)。这里给教会神谕的每一项应许,都应验在启示录二十一至二十二章。

811
给士每拿教会的神谕
  只有士每拿和非拉铁非完全得着称赞;兰塞提到,这七座城在土耳其征服之前,只有两座维持得最久。以弗所和兴旺的士每拿是亚西亚最悠久的皇帝崇拜中心。士每拿是亚西亚最古老、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在这段时期它想争取荣誉,以和以弗所齐名,却未能做到。这城市亦以美丽出名。士每拿和非拉铁非的教会显然都被 * 会堂赶了出去,参:约翰福音的导论。

士每拿罗马市集下层的拱门


士每拿罗马市集下层的入口

8 这里对耶稣的描绘,请参一章1718节的注释。有些注释家主张,士每拿也是死过又活的,因为它从前极富盛名,如今则只得其残荫。然而,尽管它被以弗所的威荣遮掩,但由其兴旺的情况来看,这种解释不太可能。根据斯特拉伯的说法,士每拿曾被里底亚人(Lydian)夷为平地,而在几个世纪之前又重建,非常之美,但是一座城市的复兴,平常不会以死而 * 复活来解读,并且这件事是很久以前发生的,可能连士每拿当地人都不会将两者连在一起想。此外,撒狄从前也被火烧过,但三章1节对它的讲评正好相反。

9 犹太团体在士每拿相当强,有资料为证。约翰否认反对者在灵里算犹太人,他似乎是在反驳他们对基督徒的指控;他称他们为「* 撒但的 * 会堂」,这种 * 修辞学的方式和 * 死海古卷类似,其中那受逼迫的派别认为其他的犹太教派都是背道的,且称他们的对头为「属比列(撒但)的人」。
  「告密者」(delatores)会向政府官员密报,根据资料,在第二世纪初期,小亚细亚的基督徒只在有人告密的情况下才会被控诉。
  据称,在第二世纪初,士每拿的犹太人会对基督徒做这种事(如:坡旅甲〔Polycarp〕)。
  不过,只要有人公开宣称,基督徒不再受 * 会堂欢迎,不被列为其中的成员,就已经等于背叛他们;基督徒若不被视为犹太人,就不再受到保护,一定要参与政府规定的皇帝崇拜。

10 监狱只是拘留的地方,直到判刑为止,因此可能是处死的前夕。「十日」的「试验」是象征说法,暗指但以理书一12的小试验,那件事发生在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面对大试炼之前。「看哪」在先知文学里很常见,以西结书经常使用(如一415)。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许多士每拿的基督徒殉道。犹太殉道故事赞美那些尽忠至死的人,认为他们在末日将 * 复活;「冠冕」是得胜者(二11)的报偿,为冠军或英雄所得。古代有些作者也提到「士每拿的冠冕」,或许是指该城市的美丽。

11 其他犹太文学也提到「第二次的死」,虽然意思常是灭绝(启示录用它作永恒的折磨,二十1014)。* 马喀比四书中描写犹太殉道者以死亡来争战并得胜,因此由敬虔而得冠冕,就像得胜的运动员。

1217
给别迦摩教会的神谕
  别迦摩有犹太团体的迹象,不过它主要是异教很强的都市(参二13的注释)。它也是很著名、很兴旺的城市,它的统治者曾是最先请罗马人来参与小亚细亚事务的。它是该省皇帝崇拜的中心。

12 * 旧约和 * 启示文学中的「剑」常象征审判或战争;参一章16节,二章16节和十九章13节。罗马人认为「剑」是指执行死刑的权力(如:罗十三4)。

13 别迦摩传统上以敬拜亚克里比阿(医术之祖,在别迦摩的钱币上以蛇为象征;参十二章)、德美特(丰饶之神)、阿西娜(智慧女神)、狄奥尼修斯(酒神)出名,而且还有俄斐乌奥秘派(神秘宗教)。它最著名的巨大宙斯祭坛(120呎长,112呎宽),在城堡上俯瞰该城,有人主张,这就是本节「* 撒但的宝座」之背景。但「* 撒但的宝座」还有一个更可能的暗示,是指当地的皇帝崇拜,反映在这段时期别迦摩的钱币上。在罗马之前,当地的统治者已受人膜拜,别迦摩是亚西亚为罗马皇帝建庙的头几个城之一(也是建在那城堡上),因此成为这宗教的中心。在约翰写启示录十或二十年之后,当地又有一间敬拜皇帝的庙宇落成,由此可见这宗教的兴旺。

别迦摩的钱币


别迦摩的他雅努神庙,左下方为拱型支拄顶端


  所有居民都必须参与国家宗教,否则便有不忠于政府的嫌疑;但基督徒不能参与皇帝的筵席,或吃那里发放的肉,因此这个团体自然会遭人质疑。一旦有基督徒殉道,立刻会成为判例,作为其他省分处决基督徒的先例。

1415 假教师可能在倡导要与皇帝崇拜妥协,因为能讨人的喜欢(二13)。「巴兰」是 * 旧约和犹太典籍中最著名的异教先知(见:犹11节的注释),所以在此成为妥协之异端领袖的假名,就像推雅推喇的「耶洗别」(二20)。他们都声称自己的观点有灵感为权威,而且可能他们像犹太的希碧尔一样,要用预言与异教的普救论拉上关系。
  巴兰,这位古代著名的人物,在圣经之外的文献也出现,有人认为他诱导以色列人去吃祭过偶像的肉,并与他们不可婚娶的异教女子行淫(民二十五13)。有些国家不能摧毁以色列,但巴兰知道,如果他能颠覆他们的品德,神就会收回祂的祝福,并降下审判(见:* 约瑟夫和 * 伪斐罗;参:民二十五8)。神审判了以色列,但巴兰,这位惟利是图的先知,也丧失了性命(民三十一8;书十三22)。「淫乱」此处或许是按字面解(在异教里很普遍),但也可能像旧约先知书常见的,指灵里对神不忠,也许是指皇帝崇拜(参十七5)。

16 虽然世界有一天会来到尽头,不过旧约先知和犹太文学在描写历史上的审判时,偶尔也会用主的末日来形容。

17 原来的约柜在主前五八六年永远遗失了(参:耶三16),而其中的吗哪在那之前已经消失。不过有不少犹太典籍宣称,杰里迈亚(如:马喀比二书、巴录四书)或一位天使(巴录二书)将它们藏了起来,而到末时它们会再出现。* 撒玛利亚人也相信类似的观点,他们将遗失的时间定得更早。有关属灵吗哪的象征,参:约翰福音六3540的注释。公众庆典的入场卷,是各种颜色的小石头;黑色的石头是亚西亚声名狼藉的女神区伯利之神圣记号;白色医疗用的石头与犹太地有关;也许最重要的是,陪审员用黑石投票代表有罪,而以白石投票代表无罪。* 旧约将改名与应许相连(如:创十七515)。

1829
给推雅推喇教会的神谕
  推雅推喇的经济似乎强调贸易和手工。每个商业公会都以其守护神为名举行会餐(通常一个月一次)。虽然推雅推喇有犹太人团体,但似乎没有什么影响力;凡拒绝参加公会生活的基督徒,会发现自己在社交上和经济上都被孤立(参十三17)。推雅推喇在这个时期开始发达起来,因此其居民很可能非常看重财富。

18 推雅推喇是宙斯之子亚波罗很大的敬拜中心,这位神祇与预言和太阳相关。推雅推喇认为皇帝是亚波罗在地上的彰显,将他们合并敬拜。虽然铜业并不是推雅推喇的专门行业,但有些学者指出,在该城有铜匠公会。

他雅努神庙拱型支柱内景

1920 圣经的「耶洗别」并不是女先知,但此处用这个名字在于其相关意义(女的假先知,参:尼六14;结十三1719)。耶洗别有九百位先知(王上十八19),并引诱神的子民拜偶像(参:启二14的注释)。她被指控犯奸淫,对王后而言,这是极其羞辱的指控。这个名词可能意指在灵里,即她让以色列离弃对神的委身;另一项指控是行巫术,这显然是指她所参与的异教各种秘术(王下九22)。淫妇的角色使她成为十七至十八章邪恶王国的象征。
  有些学者主张,推雅推喇是希碧尔在神谕集中所讲论的亚西亚城市之一;据传这种宗教有希腊式的女先知,其文学形式后来为 * 散居的犹太教所采用。犹太式的 * 希碧尔神谕集或有可能影响到「耶洗别」的想法与文体;后期基督徒文献经常提到希碧尔的预言。
  此处与罪的妥协(如二14)可能与皇帝崇拜有关,不过这种妥协在推雅推喇可能不像前面几个城市那样明显。第一世纪小亚细亚的皇帝崇拜会用一些女祭司;可是倘若耶洗别是在倡导与这种宗教妥协,而她同时又是其中的一名女祭司,就不可能在基督徒当中建立起可信性。

推雅推喇的古教堂遗址


2123 犹太典籍讲到对私生子的审判,但是这里的儿女是象征的说法(参:赛五十七3478);* 门徒有时会被称为「儿女」。犹太典籍常描写神是全知的,有时称祂为「鉴察心思意念者」(根据 * 旧约对祂的描述);此处将神的这项特色应用在耶稣身上。神曾给假先知机会离开虚假,听神真实的话语(耶二十三2223)。

24 * 神秘宗教强调,只有入教者才能知晓极深的奥秘。有关「不再放别的担子」(NASB),或许可参:使徒行传十五2829

2527 此处的启示录引用了登基诗篇,其中庆贺戴维的应许,并指向他的后裔,就是那位将胜过背叛之万国的君王(诗二89)。* 弥赛亚,就是这篇诗最适用的那位(一般认为此诗便是指弥赛亚,如:在* 所罗门的诗篇中),在此让祂的百姓参与祂对万国的治理。不了解旧约的人可能会将这种描述用在罗马帝国;启示录宣称,耶稣比世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更伟大。

2829晨星,维纳斯,是黎明的先驱,伟人常以此来比拟,也会被比作如日中天(德训篇五十6);参:启示录二十二16。由于希腊罗马世界大部分都相信生命是由星座主宰,而得到权柄高过那最有能力的星座(罗马人认为这是统领天下的象征),就表示能分享 * 基督对全宇宙的统治权(二2627)。

16
给撒狄教会的神谕
  兰塞指出,受到最严厉斥责的两间* 教会,即撒狄与老底嘉,其所在的城市是七个城市中现代惟一没有人烟之处。撒狄曾有很强大且富裕的犹太团体,其文化水平颇受尊重。
  撒狄有许多异教的庙宇:亚底米(司月、狩猎、森林、野兽的女神)、区伯利(自然女神)、德美特(司农业、丰饶、婚姻之女神),和科尔(即 Persephone,冥王 Pluto 之后)都受敬拜。希腊女神德美特吸收了古小亚细亚神祇区伯利的特性,在当地被认为是某位皇帝被神化的母亲。不过在古代,神祇的混杂司空惯见,而整个罗马帝国,非犹太人的地区可谓异教充斥。这座城尽管异教林立,但基督徒团体似乎没有受到逼迫,因此也没有属灵的生活。

12 有关「(诸)灵」和「(诸)星」,参一章41620节;此处「活的……死的」将一章18节和二章8节的意象颠倒过来。过去在里底亚王克罗苏斯(Croesus,约主前560546年)统治时,身为首府的撒狄曾名噪一时;目前它虽仍然繁荣,与过去的地位却无法相比。

撒狄的亚底米神庙


3 这一节用到耶稣的话,保留在马太福音二十四43(帖前五2;彼后三10亦相同)。撒狄的卫城从未被战争攻下,但在历史上曾有两次,进攻者藉晚上偷袭,而将它征服。

4 小亚细亚的碑文显示,许多庙宇禁止人穿污秽的衣服来敬拜,他们若踏进庙宇,便等于羞辱神祇。白袍在耶路撒冷的圣殿通常只有祭司才穿(据说有些敬拜者也穿),而大部分敬拜其他神祇(如:伊西斯、亚波罗、亚底米)的信徒都穿,另外,皇帝崇拜的仪式中,主持者也穿。

56 所有希腊罗马的城市都有正式的居民名册,新的居民可以登记,被赶逐的人将会除名。「生命册」在* 旧约曾出现,在犹太教* 启示文学中则是常用的象征;参:腓立比书四3的注释。有关在神的审判席前承认信徒之名,参:马太福音十32和路加福音十二8

713
给非拉铁非教会的神谕
  非拉铁非有亚底米、纥留斯(太阳神)、宙斯、狄奥尼修斯(酒神及生殖神)、亚富罗底特(爱与美之女神)的庙。在那里找到第三世纪的一块犹太 * 会堂碑文。非拉铁非的教会,和士每拿的教会一样,显然被犹太会堂赶了出去;其背景与第四福音书类似(参:约翰福音的导论)。

78 这几节显然暗指以赛亚书二十二22,那里讲到有一位拿着戴维的钥匙,能开能关,表明他有全权管理全家。对那些被赶出会堂的犹太人而言,这无疑是耶稣鼓励他们的话,那位真正有权管理戴维家的,如今承认他们是祂的子民。

9 参二章910节的注释。被 * 赶出会堂,可能导致遭罗马政府直接的逼迫,如士每拿的情形。耶稣声称,他们的仇敌将知道祂已经爱他们,这话可能是玛拉基书一2的回响,神在那里告诉以色列,祂爱他们,但却厌恶以扫/以东;参:箴言十四19。犹太人期待在末时万国的君王都将到他们的脚前下拜(赛四十九23,六十1114* 以诺一书;* 死海古卷;参:诗七十二1011)。

10 * 启示文学有时会预言,在要来的艰难日子中,义人会蒙特殊的拯救(即:保守);* 旧约也应许,在这样的时刻神必信守祂的应许(参七3的注释)。有些典籍讲到,义人在未来的灾难时期会受到考验(如:* 死海古卷),不过一般而言,义人受到苦难的考验,是相当普遍的主题(参:彼前一7的注释)。
  「免去」可以指「保守不受」(参:启七3;参:约十七15,这是 * 新约惟一再用到同样结构之处),也可指「保存下来」。

非拉铁非古教堂遗址


  「试炼的时候」是很概略的讲法,似乎不像指地方上的试炼(二10),若不是指大灾难,就是如柯尔克斯拉格(Allen Kerkeslager)的主张,要注意古代类似的说法,以及整卷启示录中「时候」的用法,即指最后的时刻,审判之日。
  启示录将「住在地上」的恶人与「住在天上」的义人作对比;启示文学作者(如 * 以斯拉四书、以诺的比谕和 * 巴录二书)也向「住在地上的人」宣告审判。

11 这里的「冠冕」暗指得胜者的冠冕,是跑完赛跑,或打胜仗之后才得着的。

1213 神的余民在* 死海古卷和 * 新约好几卷书中,都以新圣殿的形貌出现。柱子可以象征神的子民(出二十四4;亦参:加二9的注释),不过这是神庙的自然特色,有时上面有献殿的碑文(迦百农* 会堂的柱子上也有,而军旗和一些对象上也会有纪念文字)。此处最主要应是暗指以赛亚书五十六5,那里提到,犹太团体所拒绝的人(参:启三89),却被迎到神的家中,并得到新的名字。
  新耶路撒冷,请参二十一2;「降下来」,对采用垂直二元论的 * 启示文学和第四福音书而言,是很自然的说法,因它们常把天(神永远掌权的地方)和地(在审判之日临到前许多人背叛祂的地方)作为对比。启示录把天上神宝座所在之处描述成圣殿(参:如四68的注释)。

 

1422
给老底嘉教会的神谕
  老底嘉只在罗马时代才具重要性。它是西毕利亚特(Cibryatic)公约的首要都会,这公约至少包含二十五个城镇。它也是弗吕家最富有的都市,在这段时期尤其繁荣。它在歌罗西以西十哩,在希拉波立以南六哩。城市守护神是宙斯,不过老底嘉人也有亚波罗、亚克里比阿(医治之神)、阴间、纥拉(女性守护神,宙斯之妻)、阿西娜(智慧女神)、塞拉庇斯(医治及来生之神)、狄奥尼修斯(酒神及生殖神)等等的庙宇。许多犹太人住在弗吕家。

14 「开始(和合本:元首)」是神的头衔;参一章8节和二十二章13节的注释。(罗马皇帝主要的称号是 princeps,「第一」,即:罗马公民中的第一位,或许也与此有关。)耶稣亦是「阿们」,即神真理的证实;参:哥林多后书一20

1516 一般人喜欢的饮料是冷水(有时为加香料的热水),而热水则用来沐浴,不过老底嘉缺乏天然的水源。水是用管子从六哩外的热泉水向南边送来,到了老底嘉时已不冷不热,就像从山中引取得冷水的情况一样。虽然水可以加热,但是当地自然的水总是温吞吞的(与附近希拉波立随取随用的热水相比),一定常成为居民抱怨的话题,因为他们的生活在其他方面相当舒适。(他们引进来的水也充满沈淀,不过根据地理学家斯特拉伯的说法,比希拉波立的水还要好些。)耶稣的意思是:「如果你是热的(可用来沐浴),或是冷的(可用来喝),就很有用;可是你目前的光景,我对你的感觉,就像你对你所用的水的感觉──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老底嘉在城南的水管,把饮用水从哩外引到城内


1718 老底嘉是兴旺的银行中心,以财富自夸,甚至主后六十年遭地震之后,拒绝了罗马的赈灾款项,用自己的资源重建。它的纺织品很有名(尤其是毛线),此外,医学、耳药的生产亦颇负盛名,而弗吕家的眼药更闻名一时。老底嘉引以为豪的这一切外在文化,都可以从该城的 * 教会里反映出来,而这教会却缺乏灵性。
  巴勒斯坦的犹太人认为赤身裸体是极羞耻的事,希腊人却没有这种观念,不过除了* 犬儒派的哲人之外,大家都会认为,这里所描述的缺乏衣着是一种贫乏(此处指属灵方面),是不可取的。弗吕家的「眼药」(KJVNASB)显然不是所谓的药膏,也许是弄成粉末,抹在眼皮上(与多比雅书六8成对比)。白衣,请参:启示录三4的注释;此处可能是与老底嘉著名的「黑毛线」作强烈的对比。

19 这与 * 旧约许多先知对以色列的责备类似。

20 参照:约翰福音十14、马太福音二十四3342。同桌吃饭表示亲密,显示宾主之间友谊长存。此处耶稣邀请老底嘉的基督徒共餐(参:启二7,与二1420成对比),是参加 * 弥赛亚的筵席(参十九9的注释);这是真正盛大宴会的邀约,再度表示他们的灵里极其贫乏(参三1718)。不过目前双方相交之门是关着的,是从他们那一边关的(与三78相反)。

2122 此处的意象是指分享神的统治;耶稣是共同摄政者,或代理总督,而祂的子民可以分享统治权,因为他们被高举,可以管理全地,如 * 旧约和犹太人对以色列将得高举的期望。犹太 * 启示文学和神秘作品的作者经常讲论神的先存性,和祂宝座的荣耀;参四章2节的注释。

111
约翰所见宝座的异象
  犹太的神秘主义者(* 启示文学的作者大多属之,如 * 以诺一书)努力追求不可见之神的异象,而以赛亚书六章和以西结书一章神荣耀宝座的异象,成了他们观点的模型(参:出二十四911;王上二十二19;但七910)。不久,这些异象又被渲染,添加了各种对神荣耀难以置信的惊人描绘,极尽神秘的想象之能。与这类对神先存之宝座详尽的描述对比,约翰的形容相当简单,就像 * 旧约的记载:只以点到为止的笔法讲述神的尊贵。宝座所在的房间,包括宝座四围之活物的动作,或许是诙谐地仿效皇帝的朝廷,以及在皇帝庙中的敬拜仪式──这对像约翰这样被放逐的一名犹太先知,是很大胆的启示。

1 「此后」是转接词,连到他所见的下一个异象(七9,十五5,十八1;参七1,十九1,二十3;约五1,六1,七1);这个词通常是作这类转接之用。「我观看,看哪」是典型的异象术语(如:结十1,四十四4;但十5;及以诺一书、* 以斯拉四书,和其他同 * 风格的作品)。吹号,请参:启示录一10。启示录其他地方曾叫约翰「到这里来」(十七1,二十一9;参:约一39),但这里则是「上到这里来」,这可能暗指神对摩西的呼召,要他上山(后期犹太典籍则说是到天上)去领受启示(出十九24,二十四12,三十四2);* 启示文学经常出现这种说法。天开也是启示的象征(启十一19,十九11;约一51),这亦是旧约对这类异象的重要描述法(结一1),后期一些犹太启示文学则加以发挥(包括有一道门,如:以诺一书)。

2 「在* 灵里」意思是约翰在异象中受到预言之灵的感动(参一10的注释);以西结同样曾在异象中被带到别的地方去(结十一124)。犹太的神秘主义者强调,升上去见神的宝座有致命的危险;这些人必须知道口令,据说许多人曾上升,但因知道得不够,无法通过所有灵界的范畴(尤其见:* 以诺三书和 * 拉比的作品)。但是有些启示文学作者说,天使可以将人一下子就带到天上去(* 巴录二书、* 以诺的比喻、以诺二书、亚伯拉罕遗训)。约翰就像以西结一样,由神的灵一下就带到天上去了。

3 这里对宝座的描述,请参照:以西结书一2628和十1。宝座暗示统治者的尊贵,一般有七层阶梯;其基部可能绘着统治者所征服的众民。
  这个简单的描绘与罗马皇帝的浮华成为对比,也和其他典籍所描述天庭的华丽(以诺一书十四章)、神威严的壮观(如:后期 * 拉比的加冠天使有五百年旅程那么高),或地上、天上、地狱之旅(尤其后期的作品)成对比;约翰甚至没有将 * 旧约现成的宝座异象各个成分编织在一起(参如:以诺一书十四章中的但以理书第七章)。

4 「长老」,在旧约里是各个城里有权威的人士,后来在犹太人的团体中,则是代表该团体的人(如:申二十一6);见:以赛亚书二十四23。在小亚细亚的艺术品中,几位祭司可以代表数千位崇拜者。至于「二十四」这个数目,有些人指出犹太作者认为希伯来圣经正典共有二十四卷书,有些人提出十二支派加上十二* 使徒等等,但是最有可能这是暗指祭司的二十四个班次。在* 旧约,这些班次是固定的(代上二十四至二十五章),* 新约时期仍然照章实施,在后期的碑文中,拉比仍提到此事。因此这里是以祭司向神献祭来描绘尽忠至死的人(启一6)。犹太 * 启示文学常将未来世代的意象和现今已死的义人在天堂之意象重迭在一起。
  希腊文献有时描述神祇穿白衣显现(如:德美特和科尔);至少某些古代的思想家,如 * 毕达哥拉斯和一些 * 拉比,将白色与善相连,黑色与恶相连。这种对比在古代的思想中盛行,无疑是因白昼与黑夜的对比,后者常与巫术和(在犹太思想中)魔鬼相连。
  罗马人为死人穿上白衣埋葬,犹太人也常如此。在犹太典籍中,天使几乎都是披着发光的白袍。和这里比较相关的,是信徒穿白衣敬拜的流行传统(三4)。犹太教师描绘,以色列在西乃领受启示,犹如戴上冠冕;义人有时被视为在天上戴着冠冕。
  以赛亚升天书记载,义人在天上头戴冠冕、身穿袍子、坐在宝座上,不过这卷书也可能是基督徒所写;所罗门颂歌讲到人被圣灵提到天上(参四2),这也是基督徒的作品。不过,哪些是早期基督徒的作品,哪些原来是犹太作品而后来经过基督徒的润饰,很难区分。不过这里的冠冕可能是得胜者的冠冕,就是那些坚守信仰至死之人所得的(参二10,三11的注释)。
  许多犹太典籍讲到天上的集会,在* 拉比著作里,它是法庭式的仲裁团体,由天使或已去世的学者组成;这个意象的前身,可溯至旧约中,神和天使的法庭,以及迦南人的意象,讲到伊勒(译注:神之名)的万神殿中有七十位神祇,而犹太典籍则将它换成掌管七十个国家的天使。
  座位的安排显然极富意义。希腊的歌舞队常会围着圈唱歌或舞蹈;露天剧场会围着舞台;犹太人的 * 公会座位排成半圆形,大祭司坐在中间。

5 这里的特殊音效重演了神在西乃山显现时的荣耀(出十九16;参:结一413)。有些 * 启示文学记载,闪电和雷轰是出于某层天。

67 「玻璃海」(十五2)暗指所罗门圣殿中的「(铜)海」(王上七23;代下四26)。神天上的殿自然会以象征的方式来描述(如:诗十一4),因为按古代近东的传统,地上的神庙乃是天上神殿的反映。约翰强调的是敬拜,故完全以圣殿术语来描写神宝座的殿堂:香坛(五8)、祭坛(六9)、约柜(十一19;参十五58),这些在旧约和其他典籍中都具备神宝座的功能。
  水晶的穹苍来自以西结书一22。在以西结书十12,基路伯的全身都布满眼睛;在以西结书一10,四活物有四个脸庞(不过在那里,每一个活物都有这些特征)。以西结的意象可能是故意用象征笔法写的(参:代上十二8),不过也可能借用了巴比伦宝座与神庙的意象,而暗示神的伟大超越异教徒的想象;亦请参:列王纪上七29

8 以西结也提到六个翅膀(一11)。三重颂(「圣哉,圣哉,圣哉」)是来自以赛亚书六3,那里描述撒拉弗(如火的圣天使,类似圣所中的基路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围绕着神的宝座,象征祂在全地的荣耀(赛六3),并显出像先知这样有罪之人的不洁(赛六5)。后期犹太典籍也采用圣经所记这些活物的意象和这首颂歌,而 * 会堂和后来的 * 教会仪式也都加以运用。别迦摩的皇帝敬拜有一个固定的诗班,其中有三十六名成员,他们要唱歌颂赞被神化的奥古斯都,以尊荣他。

910 屈身、面伏于地,在古代是向神祇和统治者表达崇敬之意。

11 多米田皇帝要人敬拜他,视他为「我们的主和神」,不过他从未自取创造者的角色。耶稣在约翰福音二十28得到同样的尊崇。
 

17
逾越的羔羊和书卷
1 法律文件都要封住,常有七个封印,上面是七位见证人的印证。(蜡封要先打破,才能解开下面的绳子;这样书卷才能保证未被打开,也未被更改。)这种方式也用于交易的合约和遗嘱上;当时罗马文件愈来愈常用这个方法,甚至在巴勒斯坦也已经找到一些这样封住的犹太文件。
  书卷通常只写在蒲草纸的一面,外面则留下来写书名或地址;不过这卷书写得特别满,两面都是字(参:结二910)。写字的一面称为「正面」(recto),其纤维是水平的,比较容易写;一旦正面用尽了还不够,才会用到「背面」(verso)。两面都有字的文件很少,因此有个特别的名称,叫作「两面稿」(opisthograph)。

23 类似的呼召,参:以赛亚书六8

4 通常只在极悲恸时才会大声哀哭,如有亲人过世。

5 早期犹太艺术会在妥拉神龛(装律法书卷的容器)上绘制狮子,代表力量与权柄,不过还有一个背景更为直接。「犹大的狮子」暗指创世记四十九910,那里预言戴维的王朝,后期犹太文学认为它是指弥赛亚(* 以斯拉四书、* 拉比著作)。「戴维的根」暗指以赛亚书十一110(耶西是戴维的父亲),那段的意思是,在戴维王朝似乎切断之后,会有 * 弥赛亚从他的后裔出来。后期典籍(如德训篇)也用此意象来指弥赛亚;* 死海古卷则将这两个意象合起来。* 启示文学和其他典籍常有天界生灵在启示场景中对话的记载(如:但七16;亚四11,五2)。

6 按古代对动物界的看法,狮子是最大权力的象征(亦参:赛三十五9,六十五25),而羔羊则是毫无能力(参:赛四十11);被杀的羔羊与掌权的狮子是巨大的对比(参:赛五十三7)。羔羊在几种祭中都会用到,但是在启示录里,这个象征特别代表逾越节的羔羊,它拯救了神的子民免受以下几章所载的灾害(参:出十二1213)。
  许多典籍提到羔羊的角,不过以角的意象来象征权柄,是根源于但以理书第八章。遍察全地的七眼来自撒迦利亚书三9和四10。在撒迦利亚书一10和六57,这些可能是指天使(撒迦利亚的意象是以波斯的皇家特使为模型),因此启示录可能是用这意象来指犹太教中传统的七位天使长(八2),他们是服事 * 基督的,而不是代表神的 * 灵。无论如何解释,在撒迦利亚书中,那些眼睛是神的眼睛,而此处它们则是属于主耶稣。

7 虽然启示录常用到「七」,不过罗马的遗嘱一般是用七个印封住的,或许也可参照;法律文件的封印保证没有人曾打开或窜改过。遗嘱要等人死了之后才能打开,为那人的遗愿作证;如果这里是指遗嘱,那么惟有被杀的羔羊才配打开,就别有意义。(这卷书很可能是羔羊的生命册;参三5,二十12。)无论如何,按罗马法,一份文件只有当收件人收到了,才算成立;因此,这卷书即将产生效力了。

814
敬拜羔羊


8 在古代,俯伏是特别表明向神祇与君王的敬拜;犹太典籍常只以神为其对象。祈祷有如上香的意象并非罕见(如:诗一四一2),但这里是暗指天上圣殿中的香坛和其香炉(启八3)。在这样的情境中,竖琴也许暗示在敬拜,就像古代圣殿里,有利未人组成诗班,用灵歌敬拜(代上二十五136;代下五12,二十九25;尼十二27;参:撒上十5)。

910 这幅天上敬拜的异象是在敬拜的情境中领受的(一10),而所要达与的会众,其聚会的目的也应当是敬拜(二至三章),因此这异象应当会激励地上的 * 教会,让他们体会自己隶属于一个极大的诗班,而那逼迫他们的皇帝崇拜团体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死海古卷显示,地上的敬拜者可以视同和天使一起参与天上的敬拜。在* 旧约中,圣殿带领敬拜之人有时会受感而吟出诗篇,称为「新歌」(诗三十三3,四十3,九十六1,九十八1,一四四9,一四九1)。
  这里的颂赞反映以色列藉由逾越羊羔之血从埃及被救赎出来的事(亦参:启一6的注释),只不过如今神的子民明明包括各个民族的代表,各个种族用其不同的敬拜方式在庆贺他们的救赎。此外,他们终将统管全地;犹太典籍描述,在末时以色列将得着 * 国度,并管辖列国。

11 有些犹太典籍记人的数目时,会忘形地夸大(如:他们记载一次战争中被杀的人数,比历史上所有活过的人数都多);这些典籍对天使数目的估计则更多,不过这还比较合理。「十千」是希腊文所用最大的单一数目,因此「十千的十千」(千千万万)是作者表明不计其数的方法。

12 第二世纪初有位罗马省长证实,基督徒敬拜 * 基督为神。值得注意的是,颂赞神拯救脱离埃及的逾越节正式庆贺经典,也列了七重赞美(一份 * 昆兰文献亦然);然而约翰对七的偏好,比逾越节的意象更宽广,也不倚赖它,因此这种相像可能只是巧合。

1314 * 旧约和犹太教都相信,世界在末时必会全然臣服于神,不过他们认为,宇宙万有现今已在祂的权柄之下。

18
四位骑士
  这个意象与撒迦利亚书一811和六18相仿,那里记载神差遣天使骑士去巡行全地,不过此处的用法不同。有些学者认为,这些骑士代表审判的天使,另有人则主张他们象征基督前来审判,还有人认为这些只是象征一般性的审判。
  虽然神在历史中行审判是 * 旧约的重要主题,不过异教徒也能明了约翰的意思;历史上大部分文化都承认会有神的审判。犹太 * 启示文学典籍将这些审判的某些成分,如战争与饥荒,与末时之前的光景相连;参:马太福音二十四68

1 要将所有的印都打破(在启示录是等到八章1节之后),文件才能开启;印(此处指审判)见证文件内容的有效性。(或许,就像旧约中的约,天与地都被唤来作见证;参:申三十19;诗五十4。)

2 骑白马的拿弓战士形像,会让亲罗马的读者心惊胆战。古代惟一拿弓的骑士是帕提亚人,他们的战术和技巧极佳,成为罗马最畏惧的敌人;帕提亚人是古代波斯军队的后代,他们总是会骑着神圣的白马。一般而言,旧约用「弓」象征以战争施行审判,不过罗马的读者会连想到这个东方的国家,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们还吃了败仗;帕提亚人开弓射箭的一流技巧是人尽皆知的。有些同时期的 * 启示文学作者(* 以诺的比喻)也主张,帕提亚人会大举进攻,因此古代的读者会立刻明白,这位骑士是代表征服与战争。

34 在* 旧约和其后的文学中,「剑」常是以战争施行审判的象征,红色则是与战争和流血相关的主要颜色(因此「红行星」被称为罗马人的战神马尔斯)。主后六十八至六十九年是骚动流血的时期,三位皇帝先后被杀,可以作为这原则的一个例证。

56 「天平」意指配给,至少是指商人很小心,卖出食物时分文都不能少收。大麦和小麦是平时的主食。一夸脱小麦是一天所需,一钱银子是一天的工资,因此有家庭的男人只买得起较便宜的大麦。即使如此,三夸脱大麦也不够让全家人吃饱;许多农人家里孩子一大堆,可能有些会因而死去。饥荒也会造成通货膨胀:这里的小麦价钱是平时售价的十倍。
  油和酒大家都会用到,不过不像小麦或大麦那样绝对必要。油特别用来膏抹头、洗身体、点灯;酒会与水混合(一份酒加两三份水),作餐饮用。这类较次要的东西被个别点名,而主食只能勉强买到,这种光景强化了神审判的事实。第一世纪末通货膨胀已经相当厉害,而有些读者一定知道多米田所颁一道极不受欢迎的规定,要各省限制葡萄园的范围,因此他们对这预言所隐含的恐怖必能产生共鸣。在多米田执政时,小亚细亚的经济特别困难。

78 最后这个幽灵般的角色,可能与犹太典籍中的死亡天使相仿。类似这位骑士带来的系列审判,在* 旧约先知书中很常见(如:耶十四12,二十四10,二十七8;结六11,七15,十二16),* 希碧尔神谕集也有审判清单,只是形式略为不同;这份清单最接近以西结书十四21

911
第五印
  生活安逸的人可能不喜欢这段经文的话,但是那些信靠神而在压迫之下受苦的人,却会因冤屈得伸的应许而欣喜,* 旧约中如此,整个历史中也经常如此。
9 祭牲的血被倾倒在祭坛的底部(利四71825,五9,八15,九9);因此这里是视殉道者为祭牲,就像启示录五6逾越节的羊羔一样。逾越节的羊羔在某种程度上已被视为祭牲。在* 马喀比四书和腓立比书二7等处,殉道者也被视为祭牲。对得 * 启示的人而言,灵魂是「看得见的」,因为他们身处在异象之中。

10 他们流血的事实(六9)在那里呼求伸冤(创四10;参:太二十三35的注释);正如同旧约,为集体之罪祈求伸冤的祷告,从终极而言,乃是为义人和神的名能得高举的祷告。在神起来审判全地时,公义终将实现,受压制的人必得拯救。「还有多久?」旧约中也经常有这样的恳求(如:诗六3,十三1,八十4),包括伸冤的祷告(如:诗七十九510;亚一12);这也可能指审判的时期(赛六11;耶四十七6)。

11 其他犹太典籍也有伸冤的祷告,以及对迟延的抗议(六10);在* 以斯拉四书(或许是与启示录同时期的作品)中,义人的灵魂问道,到末时还有多久,得到的回答为,他们必须等候,直到死的义人数目满足为止。耶稣和保罗早些也都强调,福音必须传遍万国(在这样的宣扬中,必不断有人加入为见证而受苦的行列),末期才来到。有关白袍,参四章4节的注释。

1217
第六印
  天摇地动、巨大灾害的用词,偶尔也会指神在历史中的审判(如:* 希碧尔神谕集中一个已经实现的审判;* 伪斐罗书中夸大的西乃山景象;参:诗十八;耶四2028),不过这段经文的用语最自然的解释,最相配的观点,是代表末世,第六与第七号和碗亦是如此(宇宙性的毁灭,在* 旧约先知书和犹太文学中都指此意)。

1213 有一段旧约预言将末世与大地震相连(亚十四45;参:结三十八20;摩八8);小亚细亚在第一世纪曾遭遇严重的地震,因此这个宣告对读者必定很震撼。黑暗也是旧约的审判之一(出十2123;赛五十3),尤其会是末时的审判(赛十三910,二十四23;结三十二78;摩五18,八9;参 * 以斯拉四书)。星辰可能代表天使(十二4;赛二十四21;但八10,十13),但在这情境中,则可能只是指审判遍及整个宇宙(赛三十四4)。这种生动的用语并不一定指实际的天文景观:星辰的消失或动摇是诗词用语,指极大的毁灭,如战争之时(希碧尔神谕集,* 彼得纽;参:赛十三1017)。

14 读者会用右手展开书卷来阅读,再用左手卷去读过的部分;此处的用语反映以赛亚书三十四4,其他犹太的审判神谕(希碧尔神谕集)也常应和此节。这种用语一般专指末世之时。

1516 * 旧约和 * 启示文学也讲到,审判是不分社会阶级的;神至终会为读者伸冤,审判那现今审判他们的皇帝和省长,这必定能鼓舞读者。藏身岩石内,呼叫山岭遮盖他们躲避神的忿怒,反映何西阿书十8;参:以赛亚书二101920

17 这一节主要是反映约珥书二11;参:玛拉基书三2,指审判之日。

18
十四万四千仆人受印
  对十四万四千人的解释,或是彻底按字面解(实际指每个支派一万两千名犹太处男,十四4),或是彻底按象征解(神的属灵子民,十四万四千并非实际数目)。若只认为数目字是按字面解,却不认为种族、性别、性生活记录都当按字面解,则前后不一。反对按字面解,是因启示录在其他地方对「仆人」的用法(一1,六11),其中显示这是指整个得救的团体(七34)。不过,他们究竟代表七章9节那不计其数的群众,还是代表以色列种族复兴的余民,则难以达成定论。
  「此后我看见」(七1)意思是这个异象接续前一个,但它所描述的事件并不一定有延续性(参四1的注释);若六章1217节代表末世,在时间顺序上,七章18节必然在那件事之前(七3),也许和整个六章111节是同时的。

1 * 外邦人常将大自然之物拟人化,或认为其背后有神灵;犹太人相信神将祂掌管自然界(包括风)的权柄分给一些听祂吩咐的天使(如:在* 禧年书中;参:诗一四八112)。地的「四角」是象征说法,在古时即是如此。少数几个人认为世界是方的,但大多数人认为它是圆的;「四角」却是习惯性的讲法,从天的四方吹来四风的概念也是如此(或许在撒迦利亚书六5即被视为天使)。在古代的资料中,风的作用有正有反。按照一些看法,风拖着太阳与月亮的马车前行(* 以诺一书七十二5,七十三2),或说神将天立在风的根基上(以诺一书、约瑟夫和亚森那特),而风的中止可能代表新世代的临到(希碧尔神谕集,对大洪水之后时代的解释)。圣经作者就像今天的作者一样,会使用符合写作* 风格的惯常用语;其中可能包括象征性的意象,如同此处。

2 在最流行的古代观念中,纥留斯(太阳神)驱赶着祂的太阳战车,在地球上空规律地绕行,从东方的门升起,到西边沈落,回到地球下面的路径中;地球圈则由海洋之神团团围住。犹太人自然会将太阳神修改成天使;不过任何一位能从太阳轨道上升起的天使,都会被视为比地上最大的君王更高一层。
  「印」是指用印戒盖印;官员若要将权柄交与代表,以完成某项任务,会让那名下属使用他的印戒。

3 就像文件或商品封住盖印,是要保证内容未被更动,同样,神的仆人也被分别出来受印,显示是属神的(参:赛四十四5)。从前神曾在歌珊地保护祂的子民免受灾害(出八22,九4,十一7;参:启五6的注释);保护记号的观念,也是 * 旧约的意象(创四15;赛六十六19)。此处是直接使用以西结书九46,那里记载,直等到义人(为境内的罪哀恸之人)额上盖了印记之后,审判才能开始。额和手(出十三916,二十八38;申六8,十一18)是身上最明显、最自然能作印记的地方,因为一眼就看得到。
  除了创世记四15之外,其他这些旧约经文所讲的记号可能都是象征。不过犹太人被放逐巴比伦之后,有些按字面用经文匣。以西结书九6必定不是指眼睛可看出的记号,而启示录的意思可能和以西结书一样。在希伯来文,以西结的记号是希伯来字母 tav;在古代的写法里,它很像希腊字母 chi(像英文的 x),拉比也将两者比较,而有些基督徒诠释者将它与十字架的记号相比(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其他作为比较的,有动物受烙印;有文献记载,偶尔奴隶会被纹身,后来军人也有纹身的;宗教性的纹身(如:拜日教);属灵的割礼(割礼被称作印记);以及人身上神的形像(* 斐罗),此处特别指那些按照此形像而活的人。参:启示录十三1618,以及加拉太书六17的注释;亦参 * 以斯拉四书六5,十23* 所罗门诗篇十五69,以及 * 乔布遗训五2

4 既然这是神仆人(七3)、义人(一1,二20,二十二6)的总数,因此数目字与种族称号都应该是象征,代表真正跟随以色列之神的人(即跟随耶稣者;参二9,三9,二十一214)。不过,无论这个数目是象征还是实数,它显然暗指 * 旧约和普世犹太人对以色列复兴的观念,一般常以十二支派余民的复兴来描述此事。

58 犹太人一般认为,十二支派会一起承受土地(结四十八)。不过,启示录把约瑟和玛拿西同时算进去(约瑟家通常被分为两个支派,由他的两个儿子玛拿西和以法莲代表),却没有删除利未,这样,它就必须去掉一个支派;它省略了但支派──以西结清单上的头一个(四十八1──以维持十二的数目。早自第二世纪开始,犹太人的注释就将但与拜偶像相连,可是在这么早的年代还找不到有文献记载此一关联。但的罪(士十八30;王上十二29;摩八14;参:* 禧年书四十四2829)并不是旧约所提惟一的罪;至于它和蛇相关一事(创四十九1617),则与这里太不相干。这个省略或许可凸显约翰的这整段经文都是象征;一个支派的删去,或许暗示在神子民当中也有背道的危险(参:约六70;约壹)。支派的顺序本身可能没有什么重要性──旧约的排列经常不同。
  在第一世纪,这十二支派已经不再个别单独存在;一般人承认的祖先,只有犹大、便雅悯、利未,只有少数人例外,今天甚至这种区别都已不确定。每个支派一万二千,这样明确的数目也暗示整段经文乃属象征。在犹太典籍中,十二是神子民的数目(如:* 死海古卷),而十四万四千是12 x 12 x 10 x 10 x 10。在犹太人对未来的看法中,象征的数目是标准的算法。有些不可能的数字也潜进小说中,如:服事亚森那特的七个童女,都和她在同一晚出生;不过象征性的数目是 * 启示文学的标准写法;请参:启示录十二章对时间的注释。

917
宝座前无数的得胜者
  这一段所代表的团体可能与七章18节不同,但也可能是同一个团体,现今已在天上,以另一幅图来描绘。有时 * 旧约也会有不同角度的异象(参:创四十一2527);有时异象亦有解释(如:但以理书、* 以斯拉四书和 * 巴录二书)。

912 白袍是在圣殿敬拜的合宜穿着,小亚细亚各个神祇的敬拜中也使用。棕树枝特别用在住棚节的庆典中。世界各国的余民将来都会在住棚节的时候上到耶路撒冷去敬拜(亚十四16);如同 * 启示文学所载,地上未来的状况,现今在某个程度上已经实现于天。棕树枝是庆贺以色列脱离埃及的胜利,筵席则是记念旷野飘流年间神对他们的信实,当时他们惟有单单倚靠神。
  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群众是殉道者,或六章11节的殉道* 教会,是从另一个角度的描写。「不可胜数」的意思是整个群体太大,多到无法计算,并非指无限(* 马喀比三书四17);它也可能代表一个很大的数目,可以用海边的沙来描绘(如犹滴书二20)。

1314 犹太教师有时明知 * 门徒无法回答,却仍会提出问题;而门徒的反应便是追问答案为何。这里也是用同样的教学技巧。犹太的 * 启示文学,以及一些少见的类似罗马作品常会出现天使作向导(如:* 以诺一书和巴录三书),他们会向观察的人提出修辞式问题,以引导他更进一步了解真相(如,* 以斯拉四书和亚伯拉罕遗训;参:但八1314,十二67);有些典籍记载,见异象的人十分困惑,或是提出问题(但七16,十二8;以斯拉四书),或是等候解释(但八16)。
  「大患难」是指但以理书十二1,即神的子民在末世之前将会经过的苦难时期。以血把衣裳洗白净,显然是宗教仪式而非眼见的情形:在* 旧约里,敬拜用的器具都是用祭牲的血洁净的(参:来九2122的注释),而在* 新约时期,敬拜时则要求人穿白袍。

1516 神的帐幕作为他们的覆庇,这是直接应和以赛亚书四56,而那里是暗指未来将有的出埃及式拯救。神将祂的子民从埃及救赎出来,在旷野飘流的期间(即住棚节所记念的时期;参:启七912的注释),祂曾用以赛亚所描述的云彩来覆庇他们。启示录也借用了以赛亚书四十九10的用词(也是指未来的拯救);参:诗篇一二一56。神在天上的宝座被描述为圣殿,参:启示录四67的注释。

17 这一节暗指以赛亚书二十五8(其上下文为在末世* 复活之时所摆设的 * 弥赛亚盛筵),四十九10(在来世)。至于牧人的意象(此处生动地将羔羊与之并列),请参:约翰福音十118的导论。

15
为七号之灾作准备
1 这里的「寂静」有几种可能的解释。既然上下文是讲天上的敬拜(七912)和祈求(六911,八4),「寂静」可能指神稍微延迟才接纳祂的子民恳求伸冤的祷告(诗五十321,八十三1),也可能指安静天上的赞美声,以接纳祂子民的祷告(启八4),后期的犹太典籍有这种说法。
  然而更可能的是,这乃是一种充满敬畏的敬拜方式(诗六十五1),甚至是表达恐惧、忧愁或羞耻,就像有罪的人在审判之时对所有的指控哑口无言(哈二20;番一7;亚二13;参:诗三十一1718,七十六810;赛二十三2,四十一1,四十七5)。寂静也可能是现今的世代要结束,新世界即将来临的特色(* 以斯拉四书和 * 巴录二书;参伪斐罗),或是(古代文学中常见)演讲、对话或 * 宣告的结束;在法庭上,被告开口之前也有这样的时段。

2 号角的用途为庆贺、呼召圣徒或军队集合,或传警报,通知敌军已开始入侵。先知采用这意象,多半是指最后一个意思,启示录的用法可能也相同。注释家注意到,* 旧约曾提到七号的系列(书六613),在圣殿的敬拜中也可能经常使用(代上十五24;尼十二41),不过无论是否受这些影响,约翰显然必会用到「七」(因他用三迭七的审判)。在旧约和 * 新约之间,犹太教已经有七位天使长的明确说法(在但以理书所提两位重要的天使之外,再加上五位),这里或许也采同样的看法。

3 天使所做的工作,是地上圣殿中祭司当做的事。启示录天上的圣殿,请参四章67节的注释;有些犹太典籍(包括旧约,在诗一四一2)描述祈祷如同香的上腾(有些地方也描述祈祷如献祭)。犹太典籍一般对天上圣殿的描述,请参:希伯来书八15的注释。

45 从上下文看来,地上遭审判,圣徒终得高举(八6~九21),是他们为伸冤不住祈祷(六911)的直接成果。有关天使的活动带来气氛与景观的改变,请参四章5节的注释;亦参十一章19节和十六章18节。

612
前四号的灾难
  号与碗的审判类型,其特色可说直接取用出埃及的十灾(只是在数目上调为七;参:约二11的注释,那是约翰福音中可能的七个神迹中的头一个)。灾难的顺序,甚至数目,对这意象而言并不重要,就如其他犹太典籍一样(如:* 伪斐罗、亚达潘努)。有些灾难也出现在其他的审判文字中(尤其是 * 希碧尔神谕集),但没有一段记载像此处这么有系统。

6 请参八章2节的注释。

7 这个灾回应了出埃及记九2425的第七个灾。

89 水中流出血通常是指战争(如:赛十五9),可是这几节也响应了出埃及记七2021的头一个灾。大山扔在海中,符合这类文学标准的意象说法,如:希碧尔神谕集中有一则几乎与本书同时的神谕,讲到烧着的星被扔进海中。杰里迈亚书五十一2542讲到巴比伦如烧着的山,有人认为与此处有关,但并不明显,不过这段经文比希碧尔神谕集更容易读到;启示录与希碧尔神谕集不太可能互相依赖,但是两卷书的作者都能拿到杰里迈亚书。
  这个灾讲到水源遭污染,不单使得许多人很快渴死,而且埃及的灌溉和捕鱼(出七18)的资源也受到长久的破坏。

1011 就像前一个灾一样,这个审判也是暗指出埃及记七2021,水的污染,不过其毒或苦的因素来自一种「苦艾(和合本:茵蔯)」(耶九15,二十三15;参:耶八14),这通常是作象征用(拜偶像,申二十九18;奸淫的后果,箴五4;苦难,哀三19)。这种灾伤害地上的供水来源,约翰在亚西亚的读者对此自然很担心,尤其是老底嘉人(参:启三1516的注释)。

12 这个灾回应出埃及记十2223的第九灾;许多古籍都提到,黑暗是一种可怕的审判,而 * 旧约(参:启六1213)和一些其他犹太典籍也将它与末时相连。

13~九11
第五号的灾

13 还有三灾即将临到的宣告,显示头四号的灾虽然厉害,但前面却将有更可怕的事发生。* 以诺一书常以「祸哉」来开始新的神谕,此处这个词的功能或许也相仿。
  鹰是罗马皇室的象征,罗马军团所到之处都以此为记,希律的圣殿也有此记号,可是这种象征可能与此处无关。比较相关的是,有些典籍会以鹰为传信者(巴录四书);牠们可以代表神的保护(启十二14),而更可能的是,此处这个词的意思是「秃鹰」(它经常有这个意思,包括*LXX),指一种掠食的鸟(参十九17),因此代表毁灭即将临到。「中层天」(NASBNRSV)是神宝座与最低的大气圈之间的天。根据古代对天分三层的看法,请参:哥林多后书十二24的注释;不过还有其他的分层方式,如:以诺二书。

12 许多犹太典籍讲到邪恶的天使被拘禁在地牢或河流里,等时候到了便会被放出来,大肆破坏。有些古代作者以为,「深坑」(NIVTEV;「无底坑」,NASBKJVNRSV)是真正的地方,可以在地上找到(* 以诺一书);天使得到权柄管理这些所在,并拿着钥匙。* 死海古卷也讲到,恶人是「深坑之人」或「之子」(或许意思是他们注定死在坟中)。异教徒认为星辰是神祇,而犹太人认为它们是天使;星辰在犹太典籍中自然象征天使,此处亦是如此。约翰用标准的意象说法来表明他的意思。

3 这个灾让人联想到出埃及记十12的第八灾,蝗灾;不过约翰的异象将这些蝗虫变成更可怕之物,就像大部分 * 启示文学和先知启示对意象的用法一样。约珥是用最后争战的大军来描述一场即将临到的蝗灾(一4~二27),同时也以它来描述最后的争战(三917)。约翰此处借用了约珥的意象,把蝗灾的意象强化成可怕的军队入侵。

4 参七章3节的注释。一般的蝗虫只会吞吃蔬菜,并不会伤人。

5 被蝎子的刺螫到非常之痛(王上十二11;代下十14);不过持续疼痛达五个月(九10),则是前所未闻的。除非这只是指整个灾的时期;有位注释家说,五个月正是一般蝗虫的生命期。犹太典籍常将蝎子列为神审判的方式之一。

6 痛苦到受不了的地步,人才会觉得生不如死(耶八3);但是在这场灾难中,死却不会临到人。

7 蝗虫的入侵可能被描写为战马(珥二4),而马也会被描写为如蝗虫一般无以计数(耶五十一27;参五十一14)。皇冠可能反映从前打过胜仗。人面蝎的意象源于东方恶梦的传说,而地中海的占星人士最后以它指人马座,并常描述它蓄着长发(参九8的注释)。虽然这个意象不会是照字面解释,但它却用到当时文化里最恐怖、不常提、却潜于人心中的意象,让人对即将临到的审判感到无比惊惧。

8 约珥书一6描述的蝗虫「牙齿如狮」,强调它们对农作物和其他东西破坏的力量。在约珥书中,这样的意象会吓坏农业社会;在启示录里,读者则会联想到狮子的残暴,这是众所周知的。约翰的读者可能相当清楚「像女人的头发」是暗指什么:罗马帝国人人都知道,帝国之外的「野蛮人」是蓄长发的,和希腊罗马社会里大多数的人不一样。由于上下文是讲军队的入侵,读者可能立刻会想到帕提亚人(或,用 * 启示文学的术语,他们背后那些邪恶的灵)。举个例子,据说(可能是编造的)现任皇帝多米田的父亲曾戏笑说,那预示他离世的彗星有一道很长的尾巴,就像帕提亚人的长头发。

9 「战车的响声」是借用约珥书二5蝗虫军队的意象;成群的蝗虫之浓密,就像一群入侵的军队,其声音大到足以让地震动(耶八16)。有一本后期的犹太典籍,将一种蝗虫的胸甲比作军人的护甲;此处约翰所用的是当代的军装意象。

10 提到尾巴,可能只是因为那是蝎子的武器(九5),不过反过来说也成立:提到蝎子,可能是因尾巴之故。或许值得注意的是,帕提亚人(九8)以军队后排的箭手闻名:他们曾骑着马撤退到山上,而不知情的罗马军团一追上去,帕提亚人便向后射出如雨的箭,射死好几团人,后来罗马人才学到,不能追他们上山。

11 「亚巴顿」是希伯来人称地最低的深处之名,即死人所在之处(参:伯三十一12;诗八十八11;箴二十七20);* 死海古卷也将「亚巴顿之灵」与「深坑的天使」相连。「亚玻伦」,希腊文的意思是「毁灭」。有些学者认为,从第二层意义上,这字可与亚波罗相关,这位希腊神祇的图腾之一便是蝗虫,而皇帝则自称是其化身(参:启二18)。由于以亚玻伦作为名字,在其他数据中都找不到,因此亚西亚的读者或许可能认为这里有这种暗指的意思;若是如此,皇帝所谓的守护神祇,其实原是一名邪恶的天使,而在神的掌管之下,牠将会被用来与祂为敌(参:出十二12;民三十三4)。不过这个暗指并不明确。对这个具有约珥的蝗虫、帕提亚人和蝎子特色的军队,最后,最恐怖的一句描述,则是说他们乃是地狱的军队,由死亡亲自差派,要填饱牠的肚肠。

1221
第六号之灾
  在这段时期,帕提亚人是罗马最害怕的敌人。他们被描述为靠不住的人,而其王室拥有绝对的权柄。从前希腊曾有预言,说罗马将遭到东方人的侵袭,这预言仍让许多罗马人感到不安,而犹太的 * 希碧尔神谕集则预言说,尼罗会回来,带领帕提亚的大军来报复罗马。许多犹太人住在帕提亚境内,许多在罗马帝国内的犹太人并不十分效忠罗马,他们对帕提亚的态度也差不多;主后六十六至七十年,犹太人和罗马作战的时候,许多犹太人期望帕提亚人会为他们出兵,可是他们的盼望落空了。

12 参八章13节的注释。

14 古代的文学显示,传统上罗马和帕提亚帝国主要是以幼发拉底河(十六12)为边界,这是一般的常识。有些犹太典籍讲到,堕落的天使被捆绑在各种不同的海底,只有当神或祂的一位天使下命令,才能得释放。

15 尽管 * 启示文学的作者承认这个世代有魔鬼的权势,但他们也承认犹太教的教导,即神是历史终极的主宰。类似此处的伤亡数据,在犹太人的审判神谕中也很常见(参:* 希碧尔神谕集)。

16 帕提亚人以善于骑马著称;这与罗马正相反,罗马的骑兵部队是由后备军(非罗马人)组成,而帕提亚人则以骑兵闻名天下。「二亿」,就今天而言,也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几乎等于美国全国的人口(是英国人口的四倍,奈及利亚人口的两倍,加拿大人口的八倍);在第一世纪,这个数目可能比全世界的人口还要多。

1718 「深蓝色」(NIV;「红锆石」,NASB;或「宝石蓝」,NRSV)可能暗指硫磺火的烟的颜色。马和狮子的意象之来源,参九78;狮子被认为是最残暴、最威武的野兽,没有人敢与之为敌。在一本广为流传的犹太智慧书中,一位作者宣称,神可以差派狮子,或祂新造的会喷火喷烟的怪兽,来惩罚拜偶像的人(所罗门智慧书十一1720)。不过,这个意象也可能含有帕提亚人入侵的威胁:帕提亚人的弓箭手常会用点燃的箭。

19 「他们尾巴」的能力,可能暗指蝎子,或帕提亚骑兵后排的弓箭手(参九10的注释)。

2021 犹太人一般认为,世界面对明显的审判,还不知悔改(如:出七2223),乃是愚蠢的记号。甚至有些异教哲学家指出,神的审判乃是怜悯的举动,不单是为施行公义,也是为要让恶人能 * 悔改;就这个观点而言,他们的看法与 * 旧约相同(如:出八10,九1429,十2,十四4;摩四611)。旧约先知和后期犹太作者经常取笑偶像崇拜(参:启二1420), 说偶像比造它们的人更没有力量(如:诗一三五1518;赛四十六67)。犹太人圈子里不少人相信异教徒是在敬拜魔鬼(如:* 以诺一书;林前十20)。拜偶像和奸淫是希腊罗马文化的标准现象;不过,一般咸认,窃贼和术士是危险人物。

17
末时的奥秘

1 犹太文学描绘,有几位天使有如天那么高,又常说天使是像太阳一般发光(以诺二书;* 以诺三书;* 拉比;参:但十6;参:希腊人物亚特拉斯〔Atlas〕)。邪恶的天使(* 以诺一书)和良善的天使都可能很高。有时他们戴着冠冕(如:以诺二书;以诺三书),这里的天使则头披彩虹;在以诺三书中,连冠冕都比五百年旅程的距离还要高。有时这类用语也具象征性,如:代表某位大祭司。约翰借用他当日的意象,表明这位天使的能力超过受造万有(参:启七1的注释)。

2 封印都已打开(六1~八1),这书卷的内容如今可以阅览(「展开」)。这位天使身形巨大,他的脚站在地与海上,表示他管辖的范围很大。

34 有些事仍然封着(参二十二10),表示有些奥秘仍会保持神秘,直到末了(申二十九29)。雷声倘若和该卷书(十2811)的内容相同,就应该并非模糊不清;有一说法似乎可能性较小,即它们像是七条诫命,与十诫对应,正如启示录的七个一组之灾对应出埃及记的十灾。有关不可说的启示,请参:哥林多后书十二24的注释。此处经文暗示约翰在作笔记(正如 * 拉比或希腊的学生有时的作法),或将他所听所见的写下来;有人可在别人见异象或说预言时,将其记下(如:* 乔布遗训51,这一段的日期无法肯定)。

56 在希腊文化以及 * 旧约与后期犹太文学中,向一位神祇举手的形式,是指严肃的起誓。约翰在此是暗指但以理书十二7,那里天使向天举手,指着那位活到永远者起誓,说到末世只有三年半了;这里天使起誓说,时间已经到了,不会再延迟了。有些 * 启示文学的典籍讲到,可计算的时间本身都会结束,但是从但以理书十二7来看,这里的要点似乎是指「末世之前的时间」(参:启二21,六11,二十3;哈二3)。

7 所有的旧约应许,无论是审判还是复兴,在主的日子都会彻底实现。

811
对列国的苦涩信息
  这一段是依据以西结书二8~三3,那里记载有一只手伸向以西结,手中有一卷书,两面都有字(参:启五1),其上的信息讲到三种审判。以西结吃下书卷,口中觉得甘甜,但信息却是对以色列的审判。

89 这几节是依据以西结书二8~三3;另外一位同时期的 * 启示文学作者(* 以斯拉四书)也概略引用同一个意象。罪尝起来甜如蜜,但却是毒药,因为会导致审判(箴五34;参:民五2331);不过这里的甘甜却因是主的话(参:箴二十四1314* 拉比),而苦则是审判之苦,就是约翰必须宣扬的。有关天使与见异象者说话,参:启示录七1314的注释。

11 犹太的希碧尔在希碧尔神谕集中,认为她的任务即是向万国发预言(参:启十一2),不过这亦是 * 旧约先知的通则,他们一般都会讲责备列国的神谕,而约翰与他们更为接近(赛十三~二十三;耶四十六~五十一;结二十五~三十二;摩一~二)。

十一113
两个见证人
  约翰对这两个见证人的描述,显然是用 * 旧约对先知(伊莱贾、摩西)、大祭司和君王(撒迦利亚)的说法。若按字面、未来式来解读,他们可能是指新的摩西和伊莱贾,就是犹太教所期待的;但相反的,他们也可以被解读为 * 教会的两个角色,即统治者与祭司(启一6,五10),而本书其他地方的灯台(一20)乃是指这个意思。

十一1 量神殿中的庭院(二十一15)是赞赏建筑宏伟的一种方法,因圣殿结构的意义是要赞美神(诗四十八1213;结四十3~四十二20;亚二15;参:* 以诺的比喻,其中量度了乐园)。「苇子」(NIVKJV)可以用来当观测者的尺(因此是作「量度的杖」,NASBNRSVTEV)。

十一2 圣殿曾经被拆毁(赛六十三18;马喀比一书三45,四60),其毁灭被形容为是异教徒典型的目标(犹滴书九8),不过这里只有外院遭拆毁。主后七十年整个圣殿都被摧毁,而(大部分学者认为)启示录写作的时间约在九十年代。在约翰的时代之前,外院曾经被拆毁,历时超过四十二个月,暗示此处的数目是象征性的,指从它遭某种程度的摧毁直到重建的整个时期(参:启十二6的注释)。
  若这里是指天上的圣殿(十一19;参四6的注释),外院必定是象征的含义。或许如同 * 昆兰书卷,圣殿是代表神所拣选的余民(参二十一3)。外院是 * 外邦人惟一可以进入的庭院。虽然实际的外院已像圣殿其余部分一样被摧毁了,这里所指的,似乎是某种危险,例如异教的灵辖制了代表以色列余民的 * 教会(参二9,三9),或辖制了圣地,或辖制了犹太人,或指不再有圣殿;不过即使在圣殿仍然矗立的时候,许多人仍感到它在灵里不纯洁(如:* 死海古卷)。

十一3 有关一千二百六十天,参十二章6节的注释;依据一年三百六十天来计算,这和四十二个月或三年半相同(但以理用到这三种数字)。粗麻衣在* 旧约是哀恸或 * 悔改时当穿的衣服;这两位见证人显然是在为神子民的罪而恸哭(如:珥一13;拿三6;约瑟夫和亚森那特;在以赛亚升天书中先知的穿著……等)。按旧约的律法,至少要有两位见证人,所指证的事才能成立(申十七6,十九15)。

十一4 这意象的来源很清楚:撒迦利亚书四23记载,两个有七盏灯的灯台,以及两棵橄榄树,代表两位受膏者(亚四14):君王和祭司(亚六13)。在撒迦利亚的日子,他们代表所罗巴伯和乔舒亚。因此 * 昆兰书卷有一个时期曾主张,未来会有两位受膏者,一位为 * 弥赛亚君王,另一位为受膏的祭司。约翰可能将这个意象与国度和祭司相连(启一6,五10)。

  他们「站立」(当时)可能的含义,某些人(如:第二世纪北非基督徒特土良)认为是暗指 * 旧约没有死的人物(亦参:* 以斯拉四书)──伊莱贾、以诺(根据最普通对旧约的解读),和摩西(根据一些犹太人的故事,与申命记三十四章的明文记载不同)。他们也可能只是代表 * 教会,因教会在天上的代表已经在神的面前(启四4;参:太十八10)。两位受膏者是撒迦利亚书四14那「站」在全地之主旁边的两位。

十一5 伊莱贾似乎有吩咐火从天降下的恩赐(王上十八38;王下一1012;参:利九24~十2)。这里表面看来是暗指伊莱贾,但却作了一些改变:火是出自他们的口中(可能代表他们宣告的审判极有果效,耶五1014)。后期犹太典籍将有这种恩赐的人扩大,包括约瑟、亚伯拉罕等人;后期 * 拉比讲述从前敬虔拉比的故事,尤其是主后第二世纪的西面.宾.尤海(Simeon ben Yohai)以及第三世纪的约哈南,他们只要怀着敌意注视那些不值得尊重的人,就会让对方崩溃。

十一6 伊莱贾因着顺服神,曾「闭住」天,让干旱临到大地(王上十七1,十八41);根据一则可能的犹太传统,这段时期共有三年半(亦参:雅五17;路四25)。将水变成血的权柄,显然让人想到摩西(出七1425)。犹太人既期待有一位像摩西的先知将出现(申十八1518),又期待伊莱贾回来(玛四5);启示录用与他们的权柄相关的话来描述这两位见证人的工作,而这两人可能是代表 * 教会(参十一113的导论)。

十一7 犹太典籍在铺述* 旧约对末世的图画(亚十四13)时,通常认为,这个世代将以一场冗长、高潮的战争作结束,神的子民会在其中受苦,但是至终将得到最后的胜利(参:* 死海古卷的战争卷中,既讲到最后一代会受苦,也讲到属灵的作战计划)。

十一8 尸体不容埋葬,在古代世界是最残酷不过的事(如:赛五25),通常也代表严重的不敬虔。保罗曾将地上和天上的耶路撒冷作对比(加四2526),启示录在此也许亦是如此(耶稣钉十字架之处);旧约先知常将耶路撒冷或以色列比作所多玛(如:赛一910;耶二十三14)。埃及曾压迫以色列人,同样,耶路撒冷的权贵也压迫真正跟随神的人。将犹太权贵与教会的迫害相连,至少在小亚细亚是正确的(启二9,三9);不妨将这座城与十七至十八章的巴比伦相比。另外有些学者指出,启示录其他地方用「城」来指罗马,因此他们主张这里的城是指罗马,因在耶路撒冷杀害 * 基督的是罗马,这也或许可以指整个世界体系。「淫妇」(启十七)作象征用时,在旧约总是指以色列或犹大背叛了神的约。约翰可能在暗指旧约之外,也暗指早期犹太基督徒斥责耶路撒冷的 * 预言,而在启示录中将其矛头转向罗马。不过,我们手边没有这类预言,所以无法肯定;约翰也可能只是将犹太权贵与罗马政权拉在一起,就早期基督徒本身的经历而言,这两者是逼迫他们的共犯。

十一9 「三天半」或许是表示这两名见证人的尸体开始腐化;也可能只是对应他们说预言的三年半。

十一10 「住在地上的人」,参三章10节的注释。互相馈送礼物是一些异教徒节期的作风;犹太人的普珥节,就是记念犹太人脱离波斯仇敌的节日(帖九1922),也有这种作法,不过可能与此处无关。

十一11 气息进入这两具尸体,是暗指创世记二7,也许也指以西结书三十七章(参:约二十22;亚伯拉罕遗训,修订本 A)。

十一12 伊莱贾驾火战车升天(王下二11),后来犹太典籍将神圣仆未经死亡、直接升天的数目不断增加。希腊典籍只讲到少数几位英雄死时被接去天上。不过 * 复活之后升天一事,在其他基督徒著作中是指耶稣(徒一911)和 * 教会(帖前四1516)。

十一13 如果「七千」被视为整个人口的十分之一,这样的描述比较符合耶路撒冷,而较不符合罗马(据估计,后者的人口最高可达一百万,不过有人认为这数目有夸大之嫌)。有些注释家认为,这里是特别指以色列的余民(王上十九18)。有关最后一次大地震,参:启示录六12

十一1419
最后的号与世界的末了

十一14 请看八章13节的注释;参九章12节。

十一15 世上的体系(在约翰的时代即指罗马)构成一个国家,但它将被交在神子民的手中(但七1718)。有关以色列最后之王的永远权柄,参:以赛亚书九7,但以理书七1314,和马喀比一书二57。在以色列王登基的时候,必会吹号(王上一34)。

十一16 请看四章4节和10节的注释。

十一17 犹太教承认,现今神掌管着大地,不过却仍然用欢乐的心期待,有一日祂对人类的掌权将不再受到抵挡;而且犹太教通常认为,以色列会代表神来治理万国。在犹太文献中,这样的治理将于这世代之末开始。

十一18 列国发怒、神的忿怒和 * 基督掌管列国,是回应诗篇第二篇。犹太教认为,义人会在这世代之末(或在死时)得到报偿。破坏者和滥用大地管家职权的人,违反了神最初给予人类的命令(创一26)。这个观念对约翰时代的人并不陌生,如 * 巴录二书十三11,不过那里所言对受造之物的不当使用,可能特别是指拜偶像。许多犹太作者也相信,人类的罪已经败坏了整个受造界(如:* 以斯拉四书)。

十一19 约柜(参三17的注释)是会幕和圣殿里的一件家具,在古代近东的象征意义上等于一个宝座;约柜现身,符合天为宝座殿堂和神的殿之双重意象。听见本书的犹太人会知道,约柜中存放着神的约,其上记着当遵守的规定,以及违背之人会遭到的咒诅(灾难)。* 死海古卷和许多 * 启示文学作者都认为,旧的圣殿已经遭到污染,而在末世之时,神会预备一个更新的、纯洁的圣殿;有关此处天上的圣殿,参四章6节。* 旧约时期,约柜置于至圣所,有一道幔子遮掩,只有大祭司一年才能进去一天;此处它则公开展现。有位学者主张,这一节让人想起约柜前去争战的意象,而描述的方式是罗马读者立刻能了解的:打仗的时候,国家的守护神会从雅努斯(罗马门神)庙出到战场,因此这里讲到天开了。有关闪电和其他现象,参四章5节的注释;这种出埃及式的用语(出十九16;参:结一4),表示约翰的启示录和摩西所得的启示具有相同的地位。

十二16
龙、妇人、孩子
  这个异象用到古代流行神话的意象。有一则广为人知的希腊故事,讲法有好几种,说到利托(Leto)在生亚波罗神的时候,有巨龙比顿(Python)与她为敌;后来亚波罗追赶巨龙比顿,把牠杀了。埃及有一则故事,女神伊西斯生太阳神纥留斯之时,受到红龙泰风的追逐;后来纥留斯把泰风杀了。这类流行的故事似乎也曾用来指罗马皇帝,此处则将他的政权与邪恶的龙相连(与罗马的传统相反,罗马典籍将皇帝描述为英雄亚波罗)。这里记载的许多细节,这些神话故事并没有提到,是约翰从其他来源取用的(他的整个记载都可从 * 旧约和犹太文献中找到出处),不过这些故事表明,他所有的读者都可以看得出,其背后有某个故事为依据,但现代读者则无法触及这类数据。不过古代熟悉圣经的读者,从这个故事中最容易看出的,是以色列生下耶稣,以及 * 撒但对神子民的逼迫。

十二1 * 启示文学中常以妇人为象征(如:* 以斯拉四书;黑马牧人书的观点可能反映出罗马的影响──* 蒲鲁他克曾写道,一个男人见到死后生命的异象,其中有一名妇人)。古代的作者有时以天上的「记号」指星象,可是这些记号在启示文学的异象中,也常是道具。日头、月亮和十二星,让人认出这妇人为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创三十七9)。这个时期的犹太教(如:* 约瑟夫、* 斐罗;后来 * 会堂的马赛克图案,和 * 拉比的著作)常将黄道带的十二个星座记号与十二支派相连,尽管圣经禁止人用星座看相;而约瑟与亚森那特的爱情小说用到十二道光,是直接借用典型的希腊太阳神之意象。不过创世记的数据本身已经很清楚,可显明这里是暗指以色列(亦参:在亚伯拉罕遗训中,亚伯拉罕和撒拉是艾萨克的太阳和月亮)。
  旧约将忠心的以色列(或犹大,或耶路撒冷)比作童女,或神的新妇,而不忠心的人则为淫妇;因此会有两座城的故事,即天上的耶路撒冷(启二十一2)和淫妇巴比伦(十七5)的对比。(* 巴录二书和以斯拉四书也追随旧约的模式,把公义的锡安和逼迫它的邪恶巴比伦──指地上的锡安──作对比。)

十二2 公义的以色列被描写为未来得复兴的以色列余民之母(赛五十四1,六十六710;弥五3;参:赛七14,九6,二十六1819),这个意象与以色列为新妇的意象掺合在一起(赛六十二5)。* 死海古卷也讲到以色列公义的余民受到生产之苦,或是将生出得救的以色列(参:启十二17),或是将生出 * 弥赛亚;究竟是何者,则有争议。参:约翰福音十六21

十二3 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有七头的怪兽;后期犹太典籍将敬拜龙与巴比伦相连(彼勒和龙2327)。七头蛇或龙的意象,也出现在迦南的神话,而以色列将它转为更有意义的象征:神分开红海一事,如今以击败古蛇利维坦(Leviathan)或罗坦(Lotan)来作象征(诗七十四1315;亦参:诗八十九910;赛二十七1,三十7,五十一9;伯九13,二十六1213;结二十九3;其原则可参:出十二12。其中一些经文中的拉哈伯,已经成为埃及的代号,诗八十七4)。在希腊神话中,希腊英雄赫拉克里也曾和七头的龙交战,即九头蛇勒尼安(Lernean──不过其中头的数目变来变去!蛇也与亚克里比阿(希腊医生)有关;而与阿西娜的关系,在小亚细亚则比较少。
  许多文化都敬拜蛇,第二世纪有一个 * 诺斯底的派别,叫作俄斐特派(Ophites,译注:此派艾萨克但为善,旧约之神为恶),更是崇尚蛇。
  犹太人有许多故事讲到巨大又邪恶的鳄鱼利维坦,说牠将会被杀,在* 弥赛亚的筵席上成为一道佳肴(参:* 巴录二书,和后期的 * 拉比著作)。此处的龙与创世记第三章的蛇和魔鬼(启十二9)等同。

十二4 星辰在天上作战的意象,* 旧约(士五20,是象征用语,指倾盆大雨)、* 希碧尔神谕集(以火将世界燃起来),以及一些希腊文献都曾提到。旧约经文和后期的犹太典籍将以色列或虔诚人(但十二3;参八10)和天使(* 以诺一书;或许赛二十四21 * 巴录二书也有此意)描述为星。犹太典籍常将天使的堕落定在亚当的时期(拒绝敬拜神在亚当里的形像),而更普遍的,则是定在挪亚的时代(在性上犯罪),不过启示录却将他们的堕落特别与背叛 * 基督相连。

十二5 威吉尔(Virgil,译注:罗马伟大诗人)和其他罗马作家都曾讴歌一名神子的降生,他将为世界带来拯救;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很快就在皇帝崇拜中取了* 拯救之神的角色。不过在启示录中,皇帝只是龙的傀儡,耶稣才是那位领导之神,而属祂的团体正因抗拒皇帝崇拜受到逼迫。
  在希腊罗马和近东神话各式各样的版本中,那位神子一直受到保护,后来他回到原处,将龙杀死。此处说,在前来摧毁龙之前,他受到神宝座的保守。从诗篇二69、以赛亚书九67,和弥迦书五3来看,这里的「生」乃是指耶稣的死亡、* 复活和受膏作* 弥赛亚,而不是指他的诞生(参:约十六21)。

十二6 当神带领祂的百姓离开被掳之地时,他们曾在「旷野」飘流,直到救赎的完成(即:直到他们承受了应许之地为业)。这里就像 * 新约其他地方一样,将耶稣第一次来与第二次来之间的时期,与以色列离开埃及到进入应许之地的时期相比。犹太人同样期待最后的拯救有如行经旷野的新出埃及。
  耶稣升天显然已经超过了一千二百六十天(亦参十一2的注释),不过对 * 启示文学的文字而言,象征的数目是标准的写法。「一千二百六十天」是指但以理书中的大灾难,不过启示录显然将它重新应用,作为一般性的象征,指整个现今世代最后会遭到的灾难。但以理书本身的数字,是重新应用杰里迈亚书的数字(但九224),还有一些启示文学作者也用「一千二百六十天」为象征,来描述其他的灾难时期,指灾难种类的特性,而不是指该事件时期的长度。
  旧约、后期犹太和希腊预言中,常重新运用古代 * 预言的用语;有时这些预言和典籍要人去思想的事,与从前的经文相同,但有时只不过是借用古代的词汇,来作标准的预言式意象,并非表示在指同样的事情。至于字面的一千二百六十天究竟如何解释,* 约瑟夫将它应用于主后六十六至七十年,可能福音书亦有此意;而 * 马喀比文学则用它来专指安提阿古.伊比芬尼的时期;许多早期基督徒可能认为,* 基督回来之前会有一段时期是按这里的字面意思成就,后来几个世纪 * 教父的作品中显然有此思想。

十二717
这即是争战
  十二章6节的一千二百六十天是象征,代表主第一次来与第二次来之间的整个时期,从其上下文的结构可以明确看出这一点:其开始为耶稣的升天(十二16)及拯救的临到(十二10),整个时期则为基督徒受逼迫(十二1117),而由启示录的故事纲要来看(第一世纪的读者对此很熟悉),最后的结束则为 * 基督回来杀死巨龙(参十二16的注释)。

十二78 * 旧约提到两位天使的名字,米迦勒是天使长之一,是以色列的保护天使(但十1321,十二1;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天使大君)。在早期犹太文学和祷告文中,米迦勒是天军中的主要大君,神主要的使者(参:犹9节);在* 死海古卷中,人若不是属于光明大君的阵营,就是属于黑暗天使。犹太故事曾以神话的词汇讲到,远古时天上曾有争战,导致邪恶大君和他的天使从天堕落,这里将它稍作改变:最终的战争与得胜,发生在耶稣的死与升天之时(约十二31,十六11)。
  有时米迦勒被描述为在神面前为以色列辩护,而 * 撒但则一般被描述为在控告以色列,因此这里的战争意象或许不单是指激烈的冲突,也有法庭的含义。

十二9 巨龙被视为即是创世记三章的蛇,牠将被「女人的后裔」击溃(创三15)。

十二10 从乔布记以来,撒但一直被描述为在神的法庭担任起诉者,控告义人。在后期典籍中,牠试探人的角色(获取犯罪证据)变得更受瞩目,不过牠控告者的角色一直维持着;后期 * 拉比典籍宣称,除了* 赎罪日当天之外,牠在神面前昼夜控告以色列。这一节宣称,* 基督所完成的工作,让撒但再无权力控告义人。

十二11 信徒合法的「见证」,比 * 撒但的控告在神面前更有分量,而他们见证的对象,便是基督为他们完成的工作(一259,二13)。「至于死也不爱惜性命」是讲述英勇作战的词汇(士五18),「胜过」亦是如此;他们靠信心争战、得胜,直到殉道为止。

十二12 许多犹太人认为,到了末时,撒但/彼列会在最后的年间被释放出来,与神的子民为敌(* 死海古卷)。牠的权柄总是由神赋予的,所允许使用的时间有限,只是让牠和跟随者有充分的机会来显示牠们大错特错罢了。

十二1314 神带领祂的子民离开埃及,进入旷野,是「如鹰将他们背在翅膀上」(出十九4;申三十二11),有些 * 旧约经文讲到神护庇祂的子民在祂翅膀的荫下(诗十七8,三十六7,五十七1,六十一4,六十三7,九十一4;参:耶四十九22);后期犹太典籍讲到神保护祂的子民,包括皈依犹太教的人,有如「在祂同在之翅膀下」。「一载、二载,和半载」是指三年半,和但以理书一样(七25,十二7;参四32)。此处旷野中奇妙的供应,让人想到神从前在那里用吗哪供应以色列人。
  旧约先知和犹太教都展望新的出埃及,就像头一次一样,神最终将拯救祂的子民脱离一切逼迫者;早期基督徒将这个观念应用到 * 基督第一次来时带给他们的救恩,以及祂第二次来会带他们进入未来 * 国度的时期(参:罗八1217的注释)。

十二15 利托与亚波罗的希腊神话故事(参十二16的导论),最普通的讲法是海神将利托藏在海下,直到她生下孩子为止;另一个版本则说,巨龙掀起大水来攻击她,但地拱起提洛岛来帮助她。在旧约里,「洪水」是审判(如:耶四十七2,战争)和灾难(诗三十二6,六十九15)的典型意象,可是神应许新出埃及的子民必得享安全,正如从前祂带领以色列经过红海一样(赛四十三2)。

十二16 犹太典籍描述,忠于神的受造物有时会帮助义人抵挡逼迫他们的恶人;例如:有棵树曾保护以赛亚脱离追他的人,而地开口将圣殿的器皿吞下,将它们藏起来;在旧约里,参:创世记四10和民数记十六3132

十二17 妇人的「后裔」是暗指创世记三15;妇人的后裔最后会击伤蛇的头,不过蛇会先伤她的脚跟。

十三110
受敬拜的兽
  尼罗于主后六十八年六月九日去世,据说这是他自己留的记录,不过谣言流传说他还活着,并且正准备报复那些拒绝他的人。根据当日作者的记载,帝国东方大部分的人都期待他再回来。有几名假冒人士起来,自称是尼罗,希望能在帝国东方集结跟随者,因那是他最受欢迎的地带;提多(多米田的长兄)作皇帝时,有一个这样的人在小亚细亚兴起。多米田作皇帝时,有位假尼罗甚至活动了帕提亚人跟他来入侵罗马帝国,但是多米田将他们逼了回去,并将这名假冒者处死。
  犹太神谕预言尼罗将回来,基督徒对此感到害怕。虽然约翰显然不相信尼罗本人会回来,不过他也许用到这个流行说法的意象,就像许多学者的看法,他的意思是说:「你们以为尼罗很坏,但等着瞧,还有更可怕的!」就像我们今天会用希特勒、斯大林等人来作比方。这个意象也成为早期基督徒的观点,其中成千的人在罗马丧生于尼罗手下,而「尼罗」在亚美尼亚的语言中甚至成为「敌基督」的代称。许多后期基督徒作家,包括特土良、奥古斯丁和耶柔米,都将尼罗与敌基督相连。约翰此处是用在历史中流传的尼罗复活之神话观点,现代也有许多学者持同样看法,如布鲁斯(F. F. Bruce)、巴克莱(William Barclay)和大部分启示录的注释家。有些神谕在政治上会引发危险,导致希腊人和犹太人起来抗争,如果罗马官府读到这位被逐的先知约翰所写的书,而且明白其中的象征意义,可能会对其暗示的意义非常忿怒。

盖头的尼罗头像



十三1 从帝国东方的角度看来,罗马是「从海中上来」,不过这意象本身是借用但以理书七3* 以斯拉四书十一1也用一物象征罗马(一只十二翼三头的老鹰)从海中上来,不过十三章1节用同样的讲法描述一位 * 弥赛亚般的人物。
  皇帝会用「神」(亚西亚的钱币上有「神」字),和「神之子」(即:前任君王之子)的称号,而多米田要人称他「主神」,因此这里用「亵渎的名号」(其 * 旧约的背景,参:启十三56的注释)。有关七头之兽,参十二章3节的注释;有关这些头,参十七910的注释。

十三2 但以理讲到四兽,代表四个连续的帝国(七37);第四个为希腊亚历山大的帝国,但在约翰的时代常被解释为代表罗马。约翰用但以理几个兽的综合(那里讲到有翅膀的狮子、熊、有翅膀的豹子和有铁齿的兽)来造出一个集大成的压迫恶势力,让他的读者对罗马和所有压迫的政权产生极大的反感。

十三3 这兽是模仿神的假神,本段多半的经文都可以从这一点来解释,因此这里提到假神的复活。不过许多注释家也认为,此处是指一项传说,即尼罗虽然表面上是死于主后六十八年,但其实还活着,以后会回来(根据这故事的某种说法,尼罗的确死了,但却将从死境转回;参十三110的导论)。

十三4 这里献给兽的赞美是模仿一则通常献给神的赞美(出十五11;参:犹滴书六23;德训篇三十三510)。

十三56 夸大的口之意象,后期被放入敌基督的传统中(起初是指着安提阿古.伊比芬尼,以及后来那些像他的人,但七82025,十一36;马喀比一书一24)。有关四十二个月,请参:启示录十一23的注释。将会幕等同于天上义人的住处,这种讲法和 * 爱色尼人与早期基督徒相同,他们都将义人的群体描述为神的圣殿。

十三7 但以理书七2122中,像敌基督的人物(最初是用来指安提阿古四世.伊比芬尼,后来必定是指后继之人,而历史上充斥着这类角色)兴兵与圣徒争战(「圣者」,即神的子民,七1825,八24),并且「得胜」,直到审判之日和 * 国度临到之时。尼罗晚上将基督徒在他的花园中当火炬,活活烧死,又将一些钉于十字架上,还将一些送去喂野兽;他和他的男伴提格利努斯放火烧了罗马,却把基督徒当作政治上的替罪羔羊。多米田似乎并没有下令全国逼迫基督徒;但是约翰的 * 预言不久就应验了,因为继位的一些皇帝都这样行。

十三8 安提阿古.伊比芬尼,是最早符合敌基督形像的人物(主前第二世纪),他将当时他的世界中所有国家都征服了,成为一民(马喀比一书一4143),并要人敬拜他,东方的君王这样受敬拜是正常的。罗马也把古代大部分世界都统一了,而敬拜君王的东方,如今则敬拜皇帝。「全地」在与约翰同时的其他文献中,是指所有「有文化」的地方,就是隶属于一强大帝国之地(如:犹滴书二7,六4,十一1);不过根据传说、神话和商业往来,人人都知道在罗马的版图之外还有其他种族,如帕提亚人和北方的蛮族。这一节显示犹太教预定论的教导,长久以来犹太人就将此教义与自由意志的教义并列(早期作者从来不认为两者有矛盾,需要解释其差异,不过神预知的观念可能有帮助;参:罗九1921的注释),请参:腓立比书四3的注释。

十三9 参二章7节的注释。

十三10 此处的用语取自杰里迈亚书十五2和四十三11,神明言要以各样方式来消灭大部分以色列人,剩下的人则交人掳去;可是这里的审判则是落在反叛神的列国之上。这个审判能鼓励殉道的圣徒,知道自己的冤屈必能伸张(启十四1112)。

十三1118
雷厉风行的皇帝崇拜
  十三章110节的细节大部分都能应用在约翰时代的皇帝身上,且透过他应用于整个历史中的集权帝国,然而十三章1118节的一些细节则显示,约翰明知其最终的应验必定是在一位未来的皇帝身上(十七11)。

十三1112 「从地中上来」的兽和「从海中上来」的(十三1)相对,常被视为地方上的省级议会,这是在亚西亚管理皇帝崇拜的单位,和罗马政府相对。这议会称作亚西亚地方议会(commune Asiae),由各地方城镇的代表组成(参:徒十九31)。约翰可能不是要将地与海作很大的区分(参:但七317)。「有两角如羊羔」的兽可能是模仿基督(启五6);两角可能反映但以理书八6所指古代波斯的权柄。叫火从天降下是模仿神见证人的神迹(启十一5),如此一来便使得他们的权力显得没什么,就像法老的术士尽可能想行出摩西的神迹(出七1122,八718;参:王下十八3335)。

十三13 虽然古代地中海世界自称能行奇事的人到处都有(其中有人成了皇帝的朋友),据说多米田的父亲(维斯帕先皇帝)也行过奇事,不过皇帝敬拜一般与这类奇事无关。虽然有人会向该撒祷告求助(如:* 亚普类乌所写驴和其改变之故事中的路西),大部分神迹的事都与医治之神亚克里比阿的寺庙有关。约翰显然看见,未来敌基督的国家宗教会与邪教的势力结合,而在他的时代,这两者大多互不相干。他的此种观点无疑来自耶稣(太二十四24;帖后二9),而 * 旧约也有先例,讲到邪教的势力供敌对神的君王驱使,来压迫神的子民(出七1122)。
  从前注释家会将古代的神迹报导──无论是基督徒或其他来源──用理性排除掉,但现今对于各种文化的巫术和邪灵附身的研究,资料愈来愈多,因此该种解释法必会式微;不过古代或现代的这类报导,并非每一件价值都相同。基督教向来承认,除了神之外,宇宙中还有其他超人的力量(如:林前十20),不过却并不同意愈来愈盛行的相对立场,即所有超人的力量都具同样的能力,或同样带着慈爱,因这个立场所根据的资料无法通过严格的考验。

十三1415 有些术士能让偶像移动并说话(怀疑者 * 修辞学家* 路西安详细记载了一位名叫亚力山大的假先知据称所用的手法)。约翰的第一世纪基督徒读者,听到这个世界会被假宗教和国家的宣传欺骗到如此的地步,必定也感到毛骨悚然(参:申十三12)。要人敬拜兽像,对政府而言是代表向国家尽忠,但对基督徒而言则代表背道,这就像 * 马喀比的殉道者当年面对的光景(参:马喀比一书一5051),更像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所面对的冲突(但三、六)。

十三1617 有位希腊-埃及的王曾有类似作法,要犹太人用常春藤的叶子,就是酒神狄奥尼修斯的象征,烙在身上为记(* 马喀比三书二2829);这也是一种所有权的记号,烙印或刺花代表一个人属于哪位神祇或皇帝。「印记」一字,除了其他含义之外,特别指印在文件上的皇家官印,以及钱币上皇帝的头像。
  就像启示录其他地方一样,这里的印记似乎是象征说法(参三12,七3的注释;参十四1,十七5,十九12,二十二4);有些犹太典籍讲到恶人的额上有毁灭的象征记号(* 所罗门诗篇十五9),与义人的记号相反(十五6)。不过有些诠释家认为,这是与世界体系联盟的具体记号;至少在第三世纪,最后两位严厉逼迫基督徒的皇帝,都曾发证书给那些前来参加定规的皇帝崇拜之人。不过这段经文可能只是暗示一个人烙下象征性的奴隶印记,表明他属于谁──属神还是属世界。在小亚细亚的许多城市,参与拜偶像似乎是经商的人不可避免的活动(参二1829的注释),约翰警告道,经济的歧视会日益严重,而殉道的危险更日益增加。

提多皇帝的金币



十三18 这一节是典型的 * 启示文学式神秘谜语(参:太二十四15)。六百六十六是三角形数目字,不过古代大半读者不会知道这点。有人曾认为,这是对神的数目────拙劣的模仿;这虽有可能,但学者更常用另一种解释。数「名字」或一个字的「数目」,在希腊文和希伯来文是很容易的,因他们用字母来代表数目字(后期犹太教师常用文字的数目字来作双关语;这种计算法被称为 gematria。)许多人对「六六六」的意思提出创新的建议;第二世纪的基督徒学者爱任纽列出各式各样的可能性,其中包括‘Lateinos’(罗马为最后的帝国)。

  但是今天在学者中最受欢迎的建议为「尼罗该撒」。他的名字在希腊文里总数为一千零五。这很明显,因为这名字数目的双关语,已经以墙壁涂鸦的形式传遍整个帝国,但若直译为希伯来文,总数则为六六六。若约翰在此是暗指尼罗(参十三110的注释),他可能认为读者知道要转换成希伯来字母(或许经由会众中较高明的会员之帮助),也可能他和他们已经以这个方法使用「六六六」。这种算法需要用希伯来字母来读出希腊的尼罗该撒,再套上符合希伯来字母的数目:N = 50r = 200n = 60k =100s = 60r = 200。希伯来文只用子音。但是 * 希碧尔神谕集,一份用希腊文写的犹太文件,用希腊文来算 gematria,不用希伯来文;它的大部分读者只能读前者,无法将一个名字逐字转换成对应的希伯来字母。使用希伯来文的犹太学者用许多从希腊文借来的字,不过约翰的读者必须有人帮助,或者事先有充分的知识,才能看出他要指明的事。


十四15
跟随羔羊的人

十四1 「我又观看,见」表示是另一个异象(结十1,四十四4;但十5)。锡安山是圣殿山(有时可含括整个耶路撒冷),因此可指现今的天上圣殿(启十一19),亦遥指未来的新耶路撒冷(二十一2),这是古代犹太人几乎都共有的信念,他们渴望他们的城和其中的圣所得到复兴。因此在* 启示文学的期待中,锡安山是出名的象征(* 以斯拉四书和 * 巴录二书都用到这个名称)。他们额上的名字与启示录十三16的相反(参三12,七3,二十二4);有关十四万四千人的身分,请参七章48节的注释。

十四2 以西结曾听到天上诸水的声音(结一24,四十三2;参:启一15),而在西乃山可听见雷声(出十九16;参:结一413;启四5,十九6)。古代的气象学将诸水(雨)和雷放在天上,正如 * 以诺一书所示。在地上圣殿里,祭司和利未人敬拜时会用竖琴;他们自然认为天上圣殿也会有这类乐器(启五8,十五2)。

十四3 惟有这些人能唱这歌,因为只有他们与这歌相关(五910);有关天上隐秘的启示,参:哥林多后书十二24的注释。

十四4 此处译为「童身」的希腊字,在希腊文学里几乎从未用于男人,可能因为古代希腊文化绝少有这样的男人,不过它的意思是从未与异性发生性关系,因此意指没有结过婚。按字面意思解,这种童身在犹太团体 * 爱色尼人当中最常见。不过此处的意象可能是一种象征,暗指祭司的纯洁,因此能在圣殿中供职(利十五1618),有人指出,参与属灵圣战亦有要洁身的规定(申二十三911),不过这两者的关联似乎不大。「跟随」羔羊是约翰对羊之角色的常用词组(启七17;参:约十4)。「初熟的果子」是最早的收获,要献给神的;这个词汇宣告了他们的圣洁(耶二3),或许后来还有像他们的人会跟着出现。

十四5 「察不出谎言」包括神学的谎言,即:错误的教导(三9;约壹二22)。在古代的伦理中,说实话很重要,不过即使在圣经里,为了救性命仍可有例外(如:出一1920;耶三十八2527)。

十四613
义人得伸冤
十四67 有关「天的中间」,请参八章13节的注释。天使的「福音」是神将审判恶人,祂的子民将得高举(十四7;参:鸿一15)。天使在空中的活动常对应地上发生的事,因此(十二7)这幅图或许是指在末世之前* 国度福音的最后传扬(包括救恩与高举/审判)(参:太二十四14)。

十四8 以赛亚书二十一9用挽歌的形式大表讥讽,宣告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参:耶五十一8),那是指历史上的巴比伦,就是后来将犹大掳去的帝国。但是约翰时代的犹太读者看出,凡辖制以色列的帝国都具同样的特色,而他们认为罗马是最后一个具这样权力的(参:但二3544)。犹太典籍,如 * 死海古卷、* 以斯拉四书、* 拉比著作等,用「巴比伦」和其同义词「迦勒底人」来作罗马的代称(不过拉比更多用「以东」)。* 旧约一般用「淫妇」的象征专指神子民的罪(只有两处例外),不过此处乃是暗指杰里迈亚书五十一7的巴比伦,它用自己的酒将列国灌醉(即:巴比伦是神对他们的审判)。

十四910 在旧约里,神将掺着毒的忿怒之杯传给列国喝(参:诗七十五8;赛五十一172122,六十三6;耶二十五15,四十九12;结二十三31;哈二16;亚十二2;亦参:死海古卷);有关不忠,(参:民五24)。火和硫磺与灵意的所多玛相称(启十一8;创十九24),不过这个意象的范围可能还更广(如:结三十八22)。这段经文没有暗示他们不能 * 悔改,在他们死之前,或世界结束之前,应该还有机会(启二21,十一1013)。这里正如 * 启示文学常见的记载,恶人可以看到他们所失去的(亦参:诗一一二10);不过启示录却不像一般启示文学一样,说义人能看见定罪之人的命运,并且幸灾乐祸(如:* 以诺一书一1415)。

十四11 以赛亚书三十四10用类似的话描述以东永远不息的烟(昼夜;四8,十二10可作对比),不过那里的意思是毁灭,而这里的意思是永远的焚烧和痛苦。

十四12 今天许多生活舒适的人不喜欢审判的概念(部分受到扭曲观念的影响,误解了圣经的怜悯理念)。可是 * 旧约拯救/释放的图画,并非与伸冤无关──藉刑罚那些不肯悔改的逼迫者,将受逼迫之人的羞辱除去。此处殉道者得到保证,他们绝对可以洗刷冤情(参十三10)。

十四13 犹太典籍以无比的渴望之情讲到,终有一天义人的苦难会停止。希腊罗马安慰之信或是强调死者很快乐,或是说他们至少不会悲哀,但是犹太教则强调死去的义人满有平安。

  * 以诺一书的作者提到,恶人没有平安(九十九1314;参:启十四11),但死去的义人会得大奖赏(以诺一书一3),而死去的义人得安息的观念,在犹太典籍中到处可见(叙利亚的门安德、所罗门智慧书)。犹太的丧葬碑文常提到死者有平安;在罗马出土的犹太墓志铭,一半以上有「在平安中」字样(因此「安息在平安中」不单是现在才有的观念)。工作得奖赏的意象是来自旧约,在犹太教和 * 新约里也很常见(参:启二十二12的注释)。

十四1420
收割地上的庄稼
十四1416 「一位好像人子」的,虽然可以指耶稣(一13;但七13),可是其意思本身只是说,这个角色看来像人,与书中一些其他天使的形像不相同(启四7;基督不需要接受命令,十四1516)。在* 旧约里面,收获也是审判巴比伦的意象之一(耶五十一33);特别适宜指血流遍野的最后之战,如约珥书三13所言:「开镰罢,因为庄稼熟了;来罢,践踏罢,因为酒醡满了」(NASB)。

十四1719 压碎的葡萄很像人的血(创四十九11),因此这个运用约珥书三13(亦参:耶二十五30)的意象对古人很生动,他们比大多数现代人对葡萄的栽培更了解(约翰福音十五1以葡萄树来比方 * 基督和祂的子民,可作参照)。这个收获的意象主要取自以赛亚书六十三16:神在不断地踩祂忿怒的酒醡,践踏列国,让祂的衣裳沾满他们的血。有关天使掌管各种自然物质(包括火),参:启示录七1的注释。

十四20 古代城市战争的报导,有时提到街道上血流成河,因为剎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例如:* 拉比夸大地描述比塔(Bethar)的屠杀,宣称血河从城市一直流到远远的大海,把大石头挪移,将马匹淹没。同样,* 以诺一书也报导,神的审判是让他们自相残杀,直到血流成河(一○○12),淹到马的胸部,淹没了马车(一○○3);参其他末世神谕类似的说法(* 希碧尔神谕集讲到好几次)。

哈摩拿的酒醡



  此处的字面数目,「一千六百斯塔德(stadia,古希腊的长度单位呎)」(NIV),大约有两百哩(NASBNRSVTEV),这是一个平方数(40 x 40),可能是大约的用法,指量很大(有些古人估计,巴勒斯坦的长度约一千六百斯塔德,这或许值得注意)。神忿怒的酒(十四1019)在此成了人的血,十六章6节让人喝下;其他典籍亦讲到喝醉了血(如:犹滴书六4)。

十五14
圣徒对伸冤的回应
十五1 古代的典籍有时开头与结尾用同一点,彷佛括号将内容括住(这种架构称为框架 inclusio)。天上对地上审判的看法,由十五章1节和8节前后括住。

十五2 十五章24节是信徒在庆贺他们得以伸冤。犹太典籍常讲到从神宝座发出火河,根据为但以理书七910;这个意象此处与天上圣殿的意象(有关「海」,请参:启四6的注释)掺在一起。他们胜过了逼迫者,这或许暗示另一件与「海」有关的事:当年以色列得救,埃及人都死于红海之后,以色列向神欢呼赞美,这里也相同(十五34)。

十五34 「大而且奇」(TEV)的事,是指灾难(十五1;参:出十五11)。「摩西的歌」可能指申命记三十二章(特别其中神为祂仆人的血施行报复的那一段,三十二3443),在犹太人的敬拜中,这一章和诗篇一起使用。不过由此处上下文来看,摩西的歌几乎可以肯定是指他的百姓安全渡海,而他们的仇敌全然淹死之后,他所写的胜利与赞美之歌(出十五118)。「羔羊之歌」让人想起脱离最后之灾的救赎(启五6)。
  此处的用词让人想起诗篇八十六910* 旧约常宣告列国之余民转向神的盼望。「万世之王」(NIV)或「世界之王」是犹太人对神常用的称号。希腊罗马的 * 修辞学家会赞美一些普世皆承认的神祇,但是犹太教则强调,在最后的审判之日,全世界都会敬拜那独一真神(参:亚十四9)。

十五5~十六1
预备最后的灾难
十五5 有关天上的会幕/圣殿,参四章6节和希伯来书八15的注释。

十五6 古代犹太典籍常描绘天使穿着白色细麻衣,不过这类典籍对祭司也用同样的话描述,而约翰则将这些天使描写成天上圣殿的仆人。

十五7 七个金碗的意象,可能源自几十年前圣殿尚未被毁时,会用这样的碗盛香;参五章8和八章3节。有关忿怒的杯,请参十四章910节的注释。

十五8 圣殿充满荣耀,让人想到从前地上的圣殿献殿时的光景(出四十3435;王上八1011;参:结十34荣耀离开的情形)。

十六1 * 旧约常用「倾倒忿怒」一语(尤其在杰里迈亚书和以西结书中);杯的意象可能与这概念有关。

十六211
前四个忿怒之碗
  这些审判的意象就像号的灾一样,主要是借用 * 旧约出埃及记对埃及的审判,藉此提醒约翰的听众,他们和古代的以色列一样,会得蒙保守,免受这些审判,而这些审判终将导致逼迫者认输,使他们得释放。

十六2 疮是出埃及记九10的第六个灾。

十六3 这个灾在出埃及记七20是头一个灾(第二个灾列在启八8)。

十六4 这个审判是扩大头一个灾(出七20;参:启八10对第三灾的注释)。

十六5 受逼迫的人常向神呼吁,要为他们伸冤;一旦得着伸冤,他们就会赞美神的公义(常用诗篇;这词汇也用在祂的怜悯上,如:多比雅书三2)。在* 旧约里,神常让人自我摧毁(恶人落入他们自己的陷阱),犹太教将这个主题加以扩充,强调某种刑罚恶人的方式特别合宜。犹太人相信,天使被赋予管理自然界的权柄,包括海在内(参:启七1的注释)。

十六67 早期犹太教宣称,神将埃及的水变成血,是报复他们流以色列孩子的血(所罗门智慧书十一57)。(有关恶人「该受」刑罚,可参照所罗门智慧书十六19,十七4,十九4;亦参 * 约瑟夫的《战争》 6.3.5, 216。)喝血的意象有时当隐喻用,指流人的血,因此这审判的公正性十分明显,就连听众中少数不熟悉出埃及记故事的人(最近信主的 * 外邦人)也能明白。祭坛有如见证人,为那些被杀于其上、殉道的义人说话(参六9的注释)。

十六89 旧约提到,在田野作工的人和在旷野飘流的人,常受炎热晒烤之苦(如:诗一二一6;参:出十三21),不过这并不是埃及的灾难之一。有关不悔改,参九章21节的注释;在最后的毁灭之前,审判的目的都是要让人* 悔改(摩四611)。

十六1011 黑暗是第九灾(出十22;在启八12是第四灾);埃及的黑暗是可以「摸得着」的(出十21)。

十六1221
最后几个忿怒之碗
十六12 罗马帝国中稍有知识的人,尤其是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巴勒斯坦,这些靠近帕提亚边境的地方,都会以「东方诸王」指帕提亚人;幼发拉底河是罗马和帕提亚帝国的著名边界(不过边境有些小国,如阿美尼亚,会经常易主);参九章14节。
  大河的水若上涨,会耽搁军队过河,要先架桥或作筏子才可以,可是神却保证让这批军队跨越无碍。* 以斯拉四书十三4347说,新出埃及时,幼发拉底河会分开,该意象亦同样暗示大河难以跨越,可是启示录用这意象来讲军队〔自然的用法〕,而不是讲被掳与复兴。

十六1314 * 巴录二书的作者提到,在末时之前的最后阶段,众鬼魔会被释放,搅乱天下。青蛙是负面的象征(* 亚普类乌、亚提米多乐斯);有位古代作者甚至主张,尼罗会投胎转世成青蛙。从上下文看,青蛙可能暗指埃及的一灾,就是到目前为止约翰还没有地方放入的(第二灾,出八57);此处的龙被迫行动,成为神施审判的代理者。在犹太典籍,如 * 昆兰战争卷中,彼列(魔鬼)的军队是由列国和背道的以色列组成,他们将要集合起来,而被神和祂忠心的余民一举消灭(参:以斯拉四书)。将列国召聚来审判,是 * 旧约先知的审判用语(珥三211;番三8;参:赛四十三9),「主的日子」也相同(如:摩五1820)。

十六15 守卫晚上站岗时应保持儆醒。天热的时候,人晚上会赤身睡觉,但大多数犹太人会觉得在众人面前赤身是非常可耻的事;或许这里的意象是指一名赤身的屋主追逐窃贼。赤身之意象终极的根源来自旧约,也许是指被掳之人被剥光衣服的羞耻(赛四十七3;结十六37),或指醉酒的妇人(哈二16;参:启三18);有关贼的意象,请参:启示录三3

十六16 主曾应许要将列国召聚起来(珥三211;番三8;亚十二3,十四2;参:赛十三4;耶五十29,斥责巴比伦);犹太典籍讲到末时,继续采用这个意象(* 以诺一书、* 死海古卷)。
  列国和带领他们的龙,聚集起来或许是为别的目的,但这却是神在聚集他们,要让他们遭到最后的毁灭。
  旧约讲,末时的地点是在约沙法谷(珥三21214),这或许是指战略地点极佳的米吉多(Megiddo)平原,在耶斯列和以斯德伦谷。它是一道走廊,连接旅行方便的海岸平原与亚兰通往大马色的道路,因此是军队主要的穿越点,可以避过难行的山路(士五19,六33;代下三十五22;亚十二11;主前一四八三年的法老杜得模斯〔Thutmose〕三世,等)。
  米吉多是一个平原,不是山地(「哈-米吉顿〔Har-Magedon〕」,KJV 读为「阿米吉多顿〔Armageddon〕」,字面意思是「米吉多的山」),不过这种改变地形的描述方式,与约翰的 * 启示文学式地理并不违背(十三1,十七139)。约翰究竟指什么地方,看法不一,但有一个与米吉多谷相关的地点,符合最多人的看法,那里可让东方的军队和罗马在巴勒斯坦交战。

十六1718 这些词汇是神显现的前兆,表明神的荣耀即将彰显,就像在西乃山一样(参:出十九16;启四5);可怕的大地震可能表示这世代的结束(六12,十一13)。

十六19 受逼迫的人会向神呼吁,要祂回想逼迫他们的人对他们所做的事(诗一三七7)。有关杯,请参:启示录十四910的注释。

十六20 「宇宙性巨大的毁灭」这种用语一般是与「世界的终结」有关(六14)。

十六21 这个雹灾比出埃及记九24严重得多;它落在任何东西上,都会将之砸碎,没有人能存活;这种用语也必然是指这世代的终结。人不肯悔改,显示他们原本就当受审判(出七22);参:启示录十六9的注释。

十七15
淫妇的异象
  虽然 * 旧约一般是用「淫妇」来称神不忠的子民(如:十七7;赛一21;耶三114;结十六,二十三;何四15),不过用她来指势力庞大的贸易都会或军事中心也颇合宜。因此以赛亚书二十六1618将推罗描述为淫妇,服事世上的万国;曾为世上帝国首都的尼尼微也被称为淫妇与术士,她藉这两种方式将列国卖掉(作奴隶,鸿三4)。以赛亚书五十七3也将巫术与行淫相连(参:王下九22)。本书早先描绘的假先知似乎成为整个体系的执行人(启二20)。参十八章23节的注释。

十七1 * 启示文学常有天使作向导,尤其是作者在游历天堂或地上时。古代的艺术用城市的保护女神代表该城,她们常坐在临河的宝座上;罗马帝国遍布地中海岸,因此这里自然将它描述为坐在众水之上(参:诗六十五7;赛十七1213)。

传说中的罗马开创者是被母狼乳养大的


十七2 亚西亚和叙利亚罗马附庸国的统治者都被称为「王」,不过他们必须讨好罗马,并与她的官员合作;他们对皇帝崇拜毫不反对。当然,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犯了奸淫,不过少数国家意识高涨的抵抗份子(如犹大地,那里还主张敬拜独一之神)则对他们另有一番评价。有关列国喝醉了巴比伦的酒,参:杰里迈亚书五十一7

十七3 在异象中被 * 圣灵带走的事,请看以西结书八3,十一124* 巴录二书讲到「很强的灵」;* 以诺一书讲到天使)。旷野是新出埃及发生的地点(启十二14),不过在一些犹太典籍中,这地方却与鬼魔相关;这里的重点可能是,那位以为自己坐在众水之上的妇人,实际上乃是「荒凉的」;所用的希腊字与「旷野」一字有关,即荒芜如同旷野(十七16)。
  兽(十三1)可能与罗马传说中以母狼为记的罗马女神(坐在七座山上)有关,当时有些罗马钱币上有她的像(不过约翰在此以兽代表国度,早有犹太先例可循,如:但八)。兽的朱红色可能与殉道士的血有关,即被血所染(启十七6),或是代表富人或娼妓对衣饰的卖弄(参:耶四30)。有些注释家认为它暗指民数记十九章红色的小母牛,但是除非那小母牛可以和 * 赎罪日背负以色列的罪、送到旷野的替罪羊〔利十六〕合并,这讲法才比较合适;可是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这种合并。有关亵渎的名字,请参十三章1节和56节的注释。

十七4 纯紫色与朱红色需要昂贵的染料制成,因此只有富裕的人才穿得起,好像耶洗别皇后(十八7),或有钱的淫妇,这些妇人会穿紫色的外袍来吸引人的注意。许多古代道德家斥责贵妇卖弄衣着,不过约翰有意将地上罗马在各省闻名遐迩的辉煌,与天上妇人(十二1)和天庭(四311)真正的辉煌作一对比(角色的对比是古代演讲与写作的主要特点)。

十七5 「巴比伦」是「淫妇」与「可憎之物」(也许指拜偶像)之「母」(参二23),此处将她刻画为这类人中最可怕的一位。在东方,已婚的妇女通常是蒙头的,而「淫妇的额」(耶三3;参:何二2)可能在当时是很容易懂的一个意象;当然,其实启示录的每一份子在其额上或手上都有辨识的记号(启七3,十三16)。古老的希腊文学记载一句诽谤,说巴比伦的妇女一生必须有一次行淫,不过在* 新约时期这种讲法是否还盛行,则十分可疑;这个意象应该是来自 * 旧约。

十七618
淫妇的意义
十七6 这一节是指基督徒在罗马的殉道,不过罗马人特别喜好流血,因此这个意象必对许多人别具意义。罗马官府为让民众欢喜,会提供免费的粮食和大众娱乐,后者特别包括在竞技场上看流血争斗。罪犯和奴隶是满足观众暴力娱乐胃口的专用人选;一旦基督徒被视为罪犯,由于人数众多,可以无限度的供应受害者。参十六章6节的注释。

十七78 启示录将兽刻画为「先前有,如今没有,将要来」,这是对神永恒性(一4)的失真仿冒,这又是运用古代 * 修辞学比较的技巧。* 启示文学常会说明隐秘的启示,通常是透过天使的帮助。

十七9 原初的罗马城座落在七座山丘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这个素材出现在所有的罗马文学中,也印在罗马钱币上,而罗马一年一度的色普提蒙田节(Septimontium)也是以此为名来庆祝。
  此处这些山丘成了大山,这是启示文学典型的 * 夸张笔法。* 以诺一书二十四2和三十二1的乐园七山可能与此无关,除非是一种极端的对比。* 希碧尔神谕集也发预言审判「七座山丘的罗马」(二18,十一109116)。许多犹太诠释者会用好几种方式来解释旧约的用语,约翰在此也相同,让他的象征意义所指的含义不只一种(启十七1011)。

十七1011 有些注释家从第一位皇帝(奥古斯都)开始算,但还没算到当今的皇帝多米田,就将「七」用完了,然而经文明说,七位之一如今仍在掌权(10节)。若说它暗指罗马共合国之前的传说君王,也不吻合,因为那些王没有一位如今还活着。
  真正的线索为,其中一位现在正在位,而七位中的一位会再回来。在夫拉维王多米田执政时期写作的人,是否会将尼罗与维斯帕先之间三位极短的统治者算为「王」,很令人怀疑;因此,尼罗,这位或许被视为在多米田之前不配算为七王之一的王,但如今却被列为七位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众人也期待尼罗会回来(参十三110的注释)。已经广受接纳的启示录十三章之背景,和这一段之间的关系,许多注释家都没有留意。

十七12 十角代表但以理书七24的十个王,可能是接续亚历山大大帝统治希腊马其顿王国之人,不过大部分罗马时期的犹太人,会将但以理的第四个国度解释为罗马。有人主张,约翰重新运用了指十四位帕提亚总督的词汇,但是这种词汇指罗马在东方的附庸国更为自然(参:启十七2)。

十七13 诸王共同抵挡神的计谋徒劳无功;这一直是犹太人笃定的盼望(参:诗二2,八十三5)。

十七14 「万王之王」素来指东方最高的统治者(结二十六7;但二37;参二47),如今则成为帕提亚王的称号。但更重要的是,犹太人一般将这类称号用来指神(来自申十17)。

十七1516 罗马帝国和其同盟终将导致罗马本身的败落──凡追逐邪恶的人必缺乏诚信,有自我毁灭的威胁。这个意象来自 * 旧约(耶四30;哀一2;结二十三9)。火烧是源于但以理书七11。在古代,火是摧毁攻陷之城的标准模式(摩一4),不过读者之中较有知识的人可能想到,谣传尼罗于主后六十四年将罗马焚毁,并怪罪于基督徒:因此罗马应当放聪明些,不要再拥戴新的尼罗。有人主张,罗马的被焚有如旧约中犯奸淫之祭司女儿一般(利二十一9),这也值得一提,不过其关联性不如上述的解释。

十七17 犹太人确认现今的世界是由邪恶的势力主导,但认为他们只是天使,权力有限;神才真正掌管世世代代。他们也知道,神会兴起一国来审判另一国,就像在旧约中一样,但祂的目的与这些权力有限的国家本身设定的目的并不相同(如:耶五十一1129,五十二3;珥二11)。

十七18 在约翰的时代,罗马帝国没有一个人会认为「管辖地上众王的」大城不是指罗马,也没有一个人会认为七山(十七9)不是暗指罗马。

十八124
巴比伦哀歌
  这一章大部分的内容是为巴比伦所作的哀歌,采用 * 旧约的模式;先知有时会以讽刺的方式哀悼一座城的毁灭,藉此来预言它将化成废墟。我们今天很难体会这种哀歌的震撼力:一位高龄的先知,因违抗历代最强盛帝国突发奇想的命令而被放逐于荒岛,竟预言这个帝国即将毁灭。然而他所宣扬的信仰已经传遍全世界,而罗马亡国已经超过十五个世纪。在约翰的时代,「巴比伦」代表罗马,不过从那时之后,还曾有其他压迫人的世界体系兴起又败亡。
  古代的 * 修辞学家和作者常会藉称赞重要的都市,来展示他们美言(颂赞)的修辞技巧,例如艾流.亚里斯提德(Aelius Aristides)对罗马极度渲染的谄媚。约翰所言则与这类赞美正相反,他描述城市的权力与财富,是为了将它定罪,正如旧约先知对傲慢的帝国所行,而他所写的哀歌是要咒诅而非祝福。降祸于列国的神谕在旧约中很常见,约翰时代的一些犹太文学也继承此风(尤其是 * 希碧尔神谕集)。

十八1 大能的天使常被描写为如闪电或日头一般发光(但十6,和后期犹太典籍多处)。

十八2 * 旧约先知常宣告一件事已经成就,虽然实际上那是有待实现的事。约翰的揶揄哀歌是直接取自旧约(赛二十一9;参:耶五十一8),而只有沙漠生物会居住的荒凉景象亦然(赛三十四915;参:耶五十13,五十一2937;其他城市──耶九11,四十九33;参:巴录书四3335)。

十八3 后期犹太人的反抗神谕(有些希碧尔神谕集)同样将罗马描述为与许多追逐者行淫,而奔向审判。

十八4 杰里迈亚一方面宣告审判临到巴比伦,一方面警告他的同胞,在其中只当作短期的逗留(二十九410),尔后要逃离那城,因为神必毁灭它(五十一645;参:亚二7);即使其中有一些义人,审判也不会告停(参:创十九17)。* 死海古卷中要求义人要将自己和「深坑之子」「分别出来」;有一份 * 爱色尼人的那鸿书注释说,当带领百姓走差路之人的罪曝光时,以法莲的义人要逃离他们,参加真以色列的阵营。离开即将毁灭之城,对相信* 预言之人乃是普通常识(参:多比雅书十四8;出九2021)。

十八5 犹太人从 * 旧约中看出(如:创十五16;王下二十二20),如果神的审判没有完全临到,只有一个意思,就是祂正在将历代罪的报应累积起来,要一古脑儿倾倒在一个更邪恶的世代中(亦见:太二十三3436)。

十八6 按照恶人对他人的恶行来施行报应,在旧约里是很常见的主题(尼四4;帖九25;诗七1516,三十五8,五十七6;箴二十六27,二十八10;但六24;耶五十1529──巴比伦;俄15节);「加倍」的报应暗示报复已经过于完成所需的了(赛四十2)。有关审判的杯,参:诗篇七十五8;以赛亚书五十一22;启示录十四910的注释中所提到的相关经文。

十八7 此处约翰引用以赛亚书四十七89* 希碧尔神谕集也用),斥责巴比伦的狂傲,自以为永不衰落的得意(亦参如:赛三十二9;耶四十八11,四十九31;结十六49;摩六1;俄3节)。罗马的奢华(包括用免费粮食来讨好大众)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剥削之上,如对埃及农人的沉重税收。罗马菁英份子不假思索的铺张浪费,引来神的忿怒;参:阿摩司书四12

十八8 由于不满拿波尼度王对许多问题不予理会,古代的巴比伦未经战争,一夜之间便落入征服者手中,这是犹太人都知道的事(但五30)。可是这个新的「巴比伦」,就是逼迫神子民的新所在,将受到火的审判(参:启十七16的注释)。

十八910 虽然这里的意象前后并非完全一致(参十七16;但 * 启示文学的意象不需要前后一致),不过真心的哀恸也可能出于自然:附庸的王能得王权,一般而言是因罗马属意他们,而罗马的倾覆会让他们的政敌得到自由,赢得民心。

十八11 皇帝的运粮舰队让尼罗河的沃土可以喂养意大利的众民,是地中海世界最大规模的货运代表,可是启示录所特别针对的,是奢侈品的买卖(十八1216),焦点在于非民生所需、专为买得起的人预备的货品。商人为大贸易中心哀哭的意象,取自以赛亚书二十三18、以西结书二十七章对推罗的描写,特别是后者,那一段对该城的宏伟用许多笔墨描述。

十八1213 注释家曾指出,金子、象牙,和这种特别的香木(「香橼木」,NIVNASB)主要是由北非进口,宝石和珍珠是印度的特产,紫色染料主要产地为腓尼基,丝绸和肉桂来自中国,其他香料来自阿拉伯,奴隶原初是被征服的民族,近年来则主要来自奴隶的后代。「人口」(NASBNRSVTEV)与「奴隶」有别,可能指专为供大众娱乐的比武和其他处死表演预留的人;犯人、俘虏、最低阶的奴隶和基督徒,都是这类表演所用的人。
  有位第二世纪作者估计,罗马单单从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的进口,就值三千万地拿利(罗马金币,一枚地拿利在巴勒斯坦等于一天的工资)。罗马是国际贸易的中心,在罗马陨殁之后一千年内,都不再有像它一样的商务舰队出现。

十八1415 对它倾倒的「恐惧」,参:以西结书二十六1718所预测对推罗倾倒的反应;商人的投资损失殆尽。

十八16 有关其装饰,参十七章4节;这些代表罗马的奢华与财富。从未到过罗马的人,对它的伟大常有过度的想法。例如:后期美索不达米亚的一些 * 拉比说,罗马有三百六十五个区,每一区有三百六十五个宫殿,每个宫殿都有三百六十五层!不过它的确是古代地中海前所未有、权力最大之城,在其后许多世纪,它的名声在世界各地仍持久不坠。各省中的人在讲到罗马所受的审判时,无一不会连想到极大财富的损失(如:* 希碧尔神谕集亦然)。

十八1719 商人自有他们哀哭的理由:他们不再有生意可做,而可能其昂贵的货柜是欠债购入的,现在则全数损失,以致他们一无所有了。

十八20 审判恶人即是为义人伸冤;参六章911节。希腊词组(直译为「神已经从她身上审判了你们的审判」)可能指神给罗马的刑罚,乃是将这城市的法庭对基督徒的审判,反加诸它自己身上。
  罗马在接受基督教之后,被北欧的蛮族所灭,北非的神学家奥古斯丁解释说,这审判是由于罗马过去的罪而来(参十八5),而那时代的 * 教会太软弱,不足以反转审判(参十八4)。

十八21 在杰里迈亚书五十一6364,神要先知将一块石头丢进幼发拉底河,同时宣布巴比伦也要照样沈沦,永不复起。此处这石头就像用驴子转动的大磨石,非常之重,永远不能从海里再取回来(可九42)。

十八22 这里巴比伦的死寂意味着全然的荒废,如以赛亚书十三2022:即这座城不再有人居住。

十八23 「新郎和新妇的声音」是最快乐的声音;先知用这类声音的消无来指可怕的毁灭(耶十六9,二十五10;珥一8)。巴比伦曾是女术士(赛四十七9),就像从前的尼尼微一样,又像奴役列国的淫妇(鸿三4);而她将会像寡妇一样(启十八7,按照赛四十七8);这里的「邪术」(KJV)可能指其中异教祭司的作爱或仪式。

十八24 神会报复那些流无辜人之血的人(耶二34)。虽然按实际而言,并非所有的义人都在罗马被杀(参:太二十三35),但逼迫百姓的帝国是人类历史里重复出现的集体犯罪现象,罗马身为现今的代表,就承担了杀害他们的责任。

十九110
赞美巴比伦的倾倒
  地上哀哭的一幕立刻转变成天上欢乐的景象;殉道者终于得到伸冤。虽然这里主要是指罗马,但也越过罗马,指 * 基督回来之前,在世界体系里继续扮演罗马角色的政权。一些注释家认为,十九章只是指罗马的倾倒,二十章才代表基督回来之前其余的人类历史。这种看法也有其道理;如何作结论,要看对十九章的象征用语怎样解释。

十九1 「哈利路亚」在诗篇中很常用(参:诗一四六~一五),是要人赞美神的强烈命令(是希伯来文最强的命令式〔a piel〕,可能原来是利未的诗班受到感动,呼召听众来敬拜);这在所有敬拜中都适用,特别是在赞美神奇妙大作为时(如:在得拯救之后,* 马喀比三书七13;或在最后的耶路撒冷,多比雅书十三18)。在圣殿中,它的作用是呼召人来敬拜,在天庭的敬拜中,它的作用也相同(启十九136;参5节)。

十九2 为义人伸冤,包括让杀他们的人得到公平的刑罚;参:申命记三十二43;参:诗篇七十九10和杰里迈亚书五十一4849(论巴比伦)。

十九3 这句话引自以赛亚书三十四10对以东大城倾倒的描述,亦自然可以应用于所有行同样恶事的城市,包括整个世界体系(参六十六24)。从城市应用到社会或世界,在第一世纪是很自然的,和从一座城应用到另一座城一样;哲学家常视整个国家为一座巨大的城。冒烟废墟的说法是取自战争的一种景象,意指永恒的毁灭,在* 希碧尔神谕集中也经常出现。

十九4 * 旧约描述神在高天坐于宝座,也在祂圣殿约柜的基路伯之上;四活物是来自以赛亚书六章和以西结书一章,因此这意象可能再度指天上的圣殿,以及宝座所在的殿堂。

十九56 有关「众水的声音」,参一章15节的注释。在婚礼中,音乐和欢庆非常重要。神常被称为「全能者」,旧约常称颂祂的权柄,尤其是祂对受造万有的治理(诗九十七1)、伟大的拯救(出十五18)和末时(赛二十四23,五十二7;弥四7)。

十九7 在以赛亚书二十五67,神宣告要为万民摆设筵席(参:启十九7),在以赛亚书二十五8,又应许要救他们脱离死亡。在以赛亚书二十五9,神的子民欢庆得拯救,宣称:「我们欢喜快乐」,因神已经为他们施行拯救(* 七十士译本稍微不同)。旧约和后期犹太文学常将以色列比作嫁给神的新妇;参:启示录二十一2* 弥赛亚时代或要来的世界也常被描述为大筵席。

十九8 洁白的细麻衣是大祭司进入至圣所必须要穿的服装(利十六4),后来延伸成为所有在圣殿事奉之人的穿著;天使也常被认为是穿着细麻衣(可能依据但以理书十二67)。因此用它来象征纯洁与公义的行为(如这里),是很自然的。

十九9 此处的婚筵是来自以赛亚书二十五6,末时奖赏的意象,在后期犹太教里常大加发挥(参:启十九7的注释)。

十九10 启示录似乎鼓励基督徒在地上与天使一齐敬拜,参与在天上的敬拜中(这是常见的犹太观点);同时这卷书也拒绝向天使祷告、称颂的作法。由护身符和咒文可看出有些犹太人会向天使祈求。大部分早期的犹太教将 * 神的灵与预言的 * 灵相连;对约翰而言,所有为耶稣作见证的,都是倚靠圣灵,因此,按照理想,所有的基督徒就广义而言都是先知。事实上,分辨真假先知的根据,即为是否正确为耶稣作见证(约壹四16),这对本书部分听众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启二20)。

十九1116
最后的进攻
  这一段是全书的最高潮,也是读者从一章7节便开始等待的。前面所有的军队和其他审判,只不过是序曲,为骑在白马上最后出现的万王之王铺路。

十九11 罗马王子在军队凯旋归来时,通常是骑着白马;六十六至七十年的犹太战争结束后,在凯旋队伍中,现任的皇帝多米田当时便是骑着白马,跟在他的父亲和哥哥之后。但是耶稣骑白马回来,连同「万王之王」的称号(十九16)之意象,或许意指耶稣被描述为像帕提亚的王一样(参六2),因跟随他的全军都骑着白马(十九14)。当今皇帝,以及所有和他一样自命不凡的人,在真正来自天上的神性之王面前,完全不算什么。
  这个意象或许暗指神如同战士为祂的子民出征(如:赛三十一4,四十二13,五十九1618;哈三1113;亚十四3;参:出十五3)。这是最终的「圣战」,是 * 旧约、* 死海古卷、* 奋锐党,和其他的犹太人引颈以待的,不过根据这些资料来看,并非所有人都期待军队和拯救会直接来自天上。

十九12 「眼睛如火焰」,参一章14节的注释(但十6);皇冠(许多 * 新约经文是写「冠冕」,多半是指得胜者的花冠)是统治者所戴的。他的名字无人知道,这可能只是一种写法,表示没有人的权力高过他(古代的术士声称,只要知道邪灵的名字,就可以将牠赶出去);请参:启示录二17

十九13 以赛亚书六十三23记载,神以审判来为祂的仆人施行报复时,祂的外衣溅着葡萄压酒池的血(参:启十四1720);后期一份犹太典籍将这段经文很自然地与创世记四十九1011的观念连接起来,认为后者乃是宣称,身为战士的 * 弥赛亚将血溅衣袍。请与所罗门智慧书十八1516相较,那里以真道如同大能的勇士从天一跃而出的象征性说法,来描述神击杀埃及长子一事;他的命令从口而出,彷佛一把利剑(参:启十九15)。

十九14 天上的军队有时会在* 旧约中出现(王下二11,六17;赛六十六15;哈三8;参:诗六十八17;耶四13),不过那里常描述神的「众军」驾着战车,然而此处却说他们骑着马──这是帕提亚人通常进攻的方式。每位作者所刻画的图画,都与当时最可怕的侵略者之样式相符。白马常被视为较优秀,是皇家之人所骑,和帕提亚人的关系也超过和其他人的关系。大部分巴勒斯坦犹太人相信,以色列会参与在最后之战中(* 死海古卷;参:诗一四九69),可是这里的意象似乎是指天使的大军(亦被视为骑马的战士,如:马喀比二书、* 马喀比四书)。

十九15 神口中的话语可以用剑来描写(何六5;参:* 以诺的比喻),而 * 弥赛亚的命令可视为铁杖(赛十一4);以赛亚书中仆人的口也像一把利剑(赛四十九2)。

  * 以斯拉四书十三章亦描述,有火从弥赛亚的口中出来,吞灭恶人,而火乃是代表神的 * 律法。* 所罗门诗篇十七243536记载,弥赛亚用他口中的话击杀地上万国。这幅图画比犹滴书二23「司令官的命令传出去」之意象要更具体,不过后者可能即是这个意象的含义。
  神的剑也被描述为祂审判的工具(赛三十四5;耶十二12,四十七6),尤其在末时(赛六十六1516)。
  剑是罗马人有权掌管生死(处极刑)的象征,不过在* 旧约的先知书中,则始终代表以战争来施行审判。

十九16 在古代的罗马,马和雕像有时在大腿上会烙印,但不会烙在人身上(参:出二十八3638)。这是象征性的描绘;启示录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一个名字(如:七3,十三16)。「万王之王」是帕提亚王的称号之一,不过早在帕提亚人这样用之前,犹太典籍已用它来称神,祂是掌管全地诸王的宗主国之王(参十七14的注释;参:申十17;但二47;亚十四9)。

十九1721
恶人的失败


十九1718 圣徒赴盛筵(十九79),空中的鸟则可饱享另一个筵席(十九1718)。启示录在此是用以西结书三十九18的意象(参:赛四十九26;番一7),那是与歌革作战之后发生的事(参:启二十8)。那些受到迫害的基督徒,听到这里如此描写逼迫他们的有权势之人(亦参:* 希碧尔神谕集),必定得到极大的鼓励。

十九19 此处描写末时,在这一刻被摧毁的乃是列国的军队,而不是其中所有的人民(参二十8);若将旧约对末世的意象综合起来,所得到最后战争的景观究竟为何,犹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

十九2021 这里的一些细节(火的审判、* 撒但和牠军兵的失败,以及对邪恶领袖的特别描述),乃是有关末时之记载的标准说法;其他方面则是约翰叙述故事所特有的(邪恶的皇帝,以及他行邪术的宣传部长被活活丢进火炉里)。参:以赛亚书三十33和但以理书七11

二十16
千年国度
  许多犹太典籍说到,在现今与未来永恒的国度之间,有一个过渡的国度。由这些资料的暗示看来,启示录中的这段时期是否当按字面解,还是仅为象征?若是象征,又象征什么?在* 教会历史里,自头几个世纪之后,这就一直是辩论不休的问题。「无千禧年派」,如奥古斯丁、加尔文和路德,通常认为它是现今世代的象征,而「前千禧年派」,如爱任纽、殉道者游斯丁和艾萨克.牛顿都将这段时期解读为未来式,将在* 基督回来之后发生;「后千禧年派」,如乔治.怀特斐、乔纳单.爱德华滋,和查尔斯.芬尼都预测,在耶稣回来之前会有一千年的禧年(现今极少人持最后这个看法)。
  主张启示录的千年国度是未来的人,一般认为它即最后之末时临到前的状况,而从一章3节便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按此处* 叙事的结构(十九20,二十410),最自然的解读乃是指未来的时期,不过有些人争论说,这样解读与圣经其他部分不符合,并引用启示录循环式的结构作为支持。本注释书循着叙事记述的现状来分析,而不站在字义说或象征说任何一边──无论其象征的意思为何,也不论它是否仅为一种 * 启示文学的笔法。许多古代启示文学都有过渡国度的讲法,而这三种立场都可以运用它来为自己的立场辩护。
  启示录二十章和其后的几章,主要是在诠释以西结书的最后几章:以色列的 * 复活(三十七章)、歌革与玛各之战(三十八~三十九章),以及新耶路撒冷的圣殿(四十~四十八章)。

二十13 有关龙/蛇,请参:启示录十二39的注释。许多早期犹太典籍讲到邪恶的天使被「捆绑」,指他们被铁链捆着,下在监里,直到某个时刻,通常是到审判之日(尤其 * 以诺一书;参:多比雅书、* 禧年书和 * 所罗门遗训)。
  许多犹太典籍认为,在今世与来世之间,有一段过渡时期;有些主张它是 * 弥赛亚的平安世代,但另有些主张那是最后的灾难期,后来被称为「弥赛亚的产难」。这段过渡时期的长短,在这些古代犹太典籍中各个不同,从四十年、三代、四百年等等,几乎有多少典籍记载,就有多少种算法,有时则会以「星期」或禧年的数目来计算。有几本早期犹太典籍将历史分为七个一千年的时期,其中最后一个时期将是平安的世代。
  * 柏拉图认为,在死亡与轮回之间有一千年的过渡阶段,这种希腊式对死后生命的看法可能影响了此一犹太数字(亦参希腊神话的凤凰鸟神话,* 拉比曾予讨论),不过这种看法不太可能;* 启示文学有一强烈倾向,就是将历史划分为几个时代,再加上类似一千这样的整数自然有的吸引力(参:赛六十五20的一百),以及犹太人将诗篇九十4应用于创世记一章的七日之算法,这些纯粹犹太式的说法,已经足够解释这一时期的长度。

二十4 * 义人复活是犹太人的盼望标准内容之一;神的子民以后将与祂一同作王,这说法在犹太文学中较前者为少,可是也找得到(在旧约中,参如:赛六十5;但七1418)。罗马公民处死,一般是斩首(早先用斧头,但第一世纪已改用剑);他们会先被鞭打,然后绑住双眼,被迫跪下。

二十56 以赛亚书二十四2122可能暗示,在过渡时期之后,其余的死人将受刑罚,不过但以理书十二2(和新约一些经文一样)并没有区分义人复活的时间(在但以理提到的灾难期之后,但十二13),和定罪之人复活的时间。犹太典籍有时会提到,恶人在审判时会有「第二次的死」。有关掌权的祭司,请参:启示录一6的注释。

二十710
歌革和玛各的愚行
二十78 歌革是玛各地的王子,在以西结书三十八至三十九章中,成为以色列最后的敌人,来攻击重新聚集成国,抑或复活(三十七章)之后的以色列。
  以西结心目中究竟是指谁,学者的看法不一,但是他们都同意,这些敌人来自北方(就像那段时期大部分以色列仇敌的情形一样);* 约瑟夫认为他们即是西古提人(Scythians;译注:欧州东南部的游牧民族)。因此,在犹太典籍中,歌革和玛各的身分总是以色列最后的敌人(* 拉比、* 启示文学、* 死海古卷)。
  许多犹太教师期待,在* 弥赛亚时期异教徒会大批归入犹太教,后来在歌革与玛各的时候,则会出现大规模的离道背教。在
  * 死海古卷里,列国的军队被称为彼列(* 撒但)的大军(不过该段记载和启示录十九章的战争更接近)。

二十9 有些犹太典籍描绘,耶路撒冷被火墙围住(其依据为亚二5;参:出十三21),有些则描述火从天降,烧灭仇敌(* 希碧尔神谕集;其依据为一些审判先例,如:创十九24;利十2;王下一10);此处请特别参考以西结书三十九6。在* 以诺的比喻中,天使激动帕提亚人来攻击圣地,但是地开口,将他们吞下。
  死海古卷称余民团体为「圣徒的营」,这图画取自以色列在旷野等候至终进入圣地的景象。有关列国聚集,来与神子民争战,参阅如:撒迦利亚书十二3和十四2;请参:启示录十六1316的注释。

二十1115
最后的审判
二十11 虽然许多作者也强调死时灵魂会受审判(彻底 * 希腊化的作者,如 * 斐罗等,对未来的 * 复活和审判兴趣缺缺),不过犹太教对这世代结束后,在神宝座面前的审判之日有许多讲论。新天新地的意象(参:启二十一2)来自以赛亚书六十五17

二十12 许多早期犹太典籍提到天上有登录的刻板(* 禧年书、* 以诺一书、以诺二书、以诺三书、亚伯拉罕遗训),其中记载人的历史,或神的律法;天使不断将人的罪记录下来。书卷的「展开」,表示所有的事都将显明出来(参如:* 以斯拉四书同样的说法)。最后的审判将是公开的审判,赤裸的羞耻将无一遁形。
  「生命册」的意象出现在* 旧约中(出三十二3233;但十二1;玛三16),后期犹太典籍将它大加发挥(如:* 死海古卷、* 禧年书)。所有的人都将按照自己的行为受审判(诗六十二12;箴二十四12;耶十七10

三十二19;结十八30),但是已经真正悔改的义人,从前所犯的罪却得以取消,不再计算(结十八2122)。

二十1314 犹太典籍常讲到,在末日恶人将被扔进火湖(如:以诺一书)。「阴间」(HadesKJV 译为 hell)是死人所居之处(以希腊掌管地底下生灵之神祇为名,但是犹太典籍使用此名,则与该神祇无关),相当于 * 旧约死人之境,阴府(Sheol)。许多犹太典籍的说法就像这里一样,认为恶人被留在那里受审判,直到最后被毁灭,或进到永受痛苦之地。

二十15 许多犹太人相信,所有一般的犹太人(即:遵守犹太教的人)都会得救,还有一小部分列国中的义人(* 外邦人)同样会得救;其余的人都会被定罪。以色列的信仰一直是绝对排外的:敬拜至高的独一之神;约翰在此应会再加上一条,即只有透过 * 基督才能敬拜真神(参:约壹二23),旧约先知也宣称,将来有一审判之日,列国和以色列到时都要交账。到那时,* 悔改已经来不及了。

二十一18
来世的应许
  有些异教的神谕预测未来将会出现有福的世代,但是未来将有一惟独由神掌管的和平世代,则是 * 旧约、犹太人和基督徒所独有的盼望。

二十一1 以赛亚曾经预言将有新天新地(赛六十五17,六十六22);这新造宇宙的中心,将是新耶路撒冷(赛六十五18)。许多犹太式对来世的描写(如:* 以诺一书、* 禧年书、* 伪斐罗书)都强调新天新地。有些犹太典籍讲,那是头一个受造界的更新;另有些则讲,旧造会被新造取代;启示录采用后一个立场。许多典籍用新的开始来讲述末时,彷佛乐园的更新(参二十二15的注释);此处的新造也让人想起未被罪污染时的头一个受造世界(创一1)。
  * 启示文学里很少预言海的消失(或许在* 希碧尔神谕集五15759,不过在五44749中,海枯干而无法行船,并非指滴水不存)。有些注释家指出,极早的迦南神话有类似说法,但是这类不在当时流行的文字,约翰的读者应该不会知道。此处海的消失可能是配合以赛亚书六十五17的字义解读(古代犹太人的典型解释法),该处讲到天和地,但是没有提到海;另一种解释为,或许在启示录的前面,海乃是象征邪恶的势力(十三1提到罗马帝国的边界)。

二十一2 就像任何一个城市一样,「耶路撒冷」可以代表地方,也可以代表住在其中的人;新耶路撒冷是新妇,因为其中的居民乃是新妇(十九7)。希腊罗马对城市的颂辞(encomic),常将其描述为人,而犹太人很熟悉 * 旧约将耶路撒冷拟人化的说法,以及旧约将神的子民描绘为祂的新妇。同时期的犹太作者(如:多比雅书、马喀比二书、德训篇、* 斐罗和 * 约瑟夫),以及犹太钱币,都称耶路撒冷为「圣城」(在旧约里,参:尼十一118;赛四十八2,五十二1,六十二12);犹太人视它为诸城中至圣之城(如:* 昆兰圣殿卷)。
  敬虔的犹太人每天都祈祷,求神复兴耶路撒冷。新耶路撒冷,这旧约的意象(赛六十五18),已经成为犹太人对未来标准的盼望,或许是被更新洁净的耶路撒冷(多比雅书、* 所罗门诗篇),或许是(如此处)由天而降的新城(可能如 * 以斯拉四书);「从天而降」的城将是完美的,是神亲自建造的(有些典籍有此盼望)。一些 * 启示文学(* 巴录二书)说,义人将住在高处;早期犹太文学(如 * 禧年书)说,神将降下来,住在祂的子民中间。

二十一3 会幕一直代表神住在祂的子民当中(出二十五89,二十九45;王上六1213);神也应许要「住在」祂的百姓中,这是祂的应许之一(利二十六1112),祂更会住在未来无罪的世界中(结三十七2428,四十三710;亚二11)。

二十一4 这些描述特别暗指以赛亚书二十五8,三十五10,五十一11和六十五1619

二十一5 有关未来新造的应许,请参二十一章1节的注释;有关神的智慧现今于灵里「将一切事更新」,请参:所罗门智慧书七27

二十一6 有关阿拉法、俄梅戛,请参一章8节的注释。未来的世代被描述为有丰富的水供应(如:赛三十五12;结四十七112;参二十二1的注释);有关顺服之人可以白白得水喝,参:以赛亚书五十五1

二十一7 神在* 旧约中曾称以色列为祂的儿女(这说法在后来的犹太文学中一直使用);凡成为祂儿女的,都是圣约团体的成员,享有未来的应许。神应许祂的子民,凡忍耐到底的都能承受未来的世界(亚八12)。旧约标准的圣约主旨为「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在* 禧年书中亦然)。

二十一8 旧约(如:赛六十六24)和犹太文学应许的一部分为,所有坚忍到底的义人,不必和压迫他们的人分享未来的世界。古代典籍常有恶人清单。「说谎话的」可能指拜偶像(赛四十四20;耶十3),或错误的教导(约壹二22),诸如启示录所反对的皇帝敬拜和假先知;这个清单中其余的罪,则是逼迫* 教会之人或背道之人所犯的罪。

二十一927
新耶路撒冷的荣耀
  * 修辞学家在称赞罗马(如 Aelius Aristides)或雅典(如 Isocrates)等大都会时,常卖弄他们的颂赞词藻技巧;约翰此处则是在描述那最伟大之城。他称颂的对象是一座更新的城,* 旧约曾对这城的模型表达爱慕与赞美(如:诗四十八),而这城未来的荣耀曾是先知的盼望(如:结四十~四十八)。在一些文献,如 * 阿立斯体亚书信116中,现今之耶路撒冷的荣美被夸大、渲染,以达到古希腊乌托邦的境界。
  以西结之后的犹太文学也很喜欢描述新耶路撒冷的荣耀(如:多比雅书十三9185Q15,即 * 死海古卷中一份根据以西结书四十~四十八章的手绘蓝图、* 拉比著作),成为他们赞美神未来拯救的部分内容。
  有些犹太人对末时的图画,强调回到以色列当初农牧时期的光景,同时不排除会有城市的存在(* 希碧尔神谕集三74451),但是与大半的旧约(摩九1315)比起来,新约和大部分当代的犹太文学更多是以城市来描绘末世。乐园的象征意象所以会改变,为的是要让当时的文化感到贴切。

二十一9 古代犹太订下婚约即表明委身,因此订了婚的妇女便算是新娘,可以被称为妻子(如十九7)。

二十一10 二十一章910节的描述和十七章13节完全平行。古代的 * 修辞学常教导人物对比的方式,而大淫妇巴比伦和新妇新耶路撒冷乃是非常明显的刻意对比。教导演说的人会强调,怎样描述才会既生动又清晰,而此处的描述则是这种特色的极佳例子。
  * 启示文学经文有时用高达天际的山来增加视野(* 以诺一书十七2;参十八68,二十四13,七十七4;太四8);耶路撒冷也被视为在一座山之上(阿立斯体亚书信83841056;常在* 旧约中出现,如:珥二1);此处的意象根植于以西结书四十2

二十一11 对新耶路撒冷财富的强调,会让年长的犹太读者想到圣殿的荣耀,其城门是用金和银装饰的;约翰宣称,整座城都将分享圣殿的荣耀。在末时,神会将祂的荣耀设置在祂子民当中(如:赛六十13;德训篇三十六14)。犹太作者讲到超自然的宝石会发光,或本身乃是光源。

二十一1213 以诺一书的经文将天上十二道门和黄道带的十二星座记号相连,但启示录却将这些城门与十二支派相连,每个支派都有其地位,就像他们在旧约的旷野飘流时期,以及在应许之地分配产业时一样。在圣殿书卷(* 死海古卷的一卷)中,有些犹太祭司提到,在新圣殿的十二个门上(每边三个门),有各个支派的记念。这个意象来自以西结书四十八3135

二十一14 耶稣当初设立使徒时,其数目便显明,祂有意使 * 新约最初的 * 使徒成为旧约十二支派的延续(参:徒一1526的导论);亚西亚的基督徒立刻能认出这里的象征意义(弗二20)。

二十一15 「量度的杖」来自以西结书四十3;丈量城市是要让人对神伟大的应许产生敬畏之情,以致 * 悔改(结四十4,四十三1011)。* 死海古卷也强调丈量未来的圣殿,以呼召读者为未来的世代忍耐到底。

二十一16 长宽高都一样,表明这座城是四四方方的,就像 * 旧约圣殿中的至圣所一样(王上六20),意思是神的同在将永永远远、完完全全地留在那里。以西结的城也是四方的,不过没有清楚的说明尺寸(四十八3234;参四十五2,四十八1620);而这里的丈量无异将以西结书四十八35的要义──神的同在──作了最生动的刻画。在一些犹太典籍中,未来的耶路撒冷将向四面扩张(根据赛五十四23),亦会变成非常之高,直达神的宝座(根据结四十一7)。这类描述都不是按字面解释;倘若站在这世上最高的山(大约五哩高)就已经呼吸困难,一千五百哩高的城市根本不切实际(至少在现今物理的定律之下是如此!)约翰在其他地方也象征性地用到一万二千(七48)。

二十一17 对高一千五百哩的城来说,这座墙不成比例,可是这一点正可强化它的象征性;古代重要的城市都有城墙,因此约翰也提到一座墙。约翰原可以不写城墙(赛六十18;亚二45),就像他写圣殿时一样(启二十一22),强调既不会有人侵袭,墙就没有必要,但这样一来,就无法将门的象征纳入了(参二十一1214的注释)。* 启示文字(以诺二书)有时称天使为「人」,而在旧约和犹太文学中,天使也常以人形出现。

二十一18 犹太人描写建造新耶路撒冷的宝石时,会夸张地用神奇的笔法,而犹如透明玻璃一般的精金,正符合这种 * 风格。镜子是用金属制的,因此这里的意思是这金子能全然返照。

二十一1920 在* 旧约(出二十八1720;书四23)和犹太教(如:* 伪斐罗)里,十二块石头常代表十二支派。这个意象来自以赛亚书五十四1112,那里提到整座城的每一部分(城墙、根基、门等),都将由宝石做成。* 死海古卷将以赛亚书的这段经文用象征的方式来解释,将它应用在义人身上,说他们能展示神的荣耀,包括该团体的十二位领袖在内。多比雅书将它按字面应用在未来的耶路撒冷上,还将向神发出赞美之声的街道也包括在内。
  * 七十士译本的以西结书二十八13列出各种宝石,或许可作启示录十七4的提示,而十二种不同的宝石,每一种代表以色列的一个支派,却是来自出埃及记二十八1720;约翰所列的大致相当于希伯来文圣经出埃及记所列。* 约瑟夫和 * 斐罗都将亚伦胸牌上的十二颗宝石与黄道带的十二星象相连,但约翰一向避免这类事,不像一些作者把他此处的这些象征与占星术相连。

二十一21 在多比雅书十三章,新耶路撒冷的街是用宝石铺成,墙和塔是精金所造。有些 * 拉比诠释说,新耶路撒冷的城门会用大珍珠和宝石做成;后期有个故事说,有个人听见一位拉比阐述,有珍珠沈到海底,看见天使正在制作新圣殿的门,他嗤之以鼻,结果为这样的嘲笑付出代价,被那位拉比眼睛一瞪,而粉身碎骨。不过未来城市的宝石意象,最主要的来源是以赛亚书五十四1112。「街道」(译注:单数;十一8)虽然在实际上是多条,但可能此处指主要的大街(参「大道」,NIV),按希腊模式,它总是贯穿井然有序的市镇。

二十一22 古代犹太教最主要的盼望之一,是圣殿的恢复与更新──每日必为此祈祷(这盼望从结四十~四十八章之后,便持续不断)。但对约翰而言,整座城都是神的圣殿或住处(参:启二十一1116的注释;亚十四21),而神亦即是它的圣殿。

二十一23 这城的灯是神的荣光,而不是日头或月亮,这是直接取用以赛亚书六十1920(参二十四23,三十26的意象)。许多犹太教师强调,神的光将充满来世。

二十一24 到了末时,列国将聚在耶路撒冷敬拜,并带贡品前来(如:赛六十322;耶三17;亚十四1619;参:多比雅书十三1112;亦参:启三9的注释),将他们的荣耀带来(赛六十六12),并倚赖这城的光(赛六十13)。

二十一2526 旧耶路撒冷圣殿的门晚上会关起来,就像古代的城门一样(亦参:结四十六1殿门的关闭);但在未来的世界里,耶路撒冷的门将永不关闭,因为不会有仇敌侵犯,前来的人都是进贡者(赛六十11)。启示录进一步说,城门将保持敞开,因为既然主是其中的光(二十一23;参:赛六十1920),那里将没有黑夜。黑夜总是与法术、魔鬼和窃盗相连,所以人必须留在室内。这城与启示录十八1119的富裕之城成为对比。

二十一27 不被社会接纳的人(如:妓女)有时会住在城门的外面,可是这里所指的乃是旧约的一个观念,即在神的家中将不再有可憎的事(亚十四21),或在耶路撒冷不会再有不信的人(珥三17)。在全国中,凡是不洁净的人总不得进入神的家;这段经文是指灵里或道德上的不洁。整座城都是神的殿,或居所(二十一31622)。

二十二15
新的乐园
  * 旧约偶尔会用乐园的词汇来象征性地描述耶路撒冷的重建(赛五十一3),然而后期犹太典籍将其大大发挥,把末时的光景刻画为当初乐园的恢复或加强。这类典籍将乐园呈现为义人的家,而 * 地狱(Gehenna,译注:旧约的欣嫩子谷)则成了恶人的家。

二十二1 创世记二10乐园中的河流,以及耶路撒冷的水流(诗四十六4)或许为这个意象提供了一些背景;不过,它直接暗指的是以西结书四十七111,那从新耶路撒冷圣殿流出的河水(参:珥三18;亚十四8)。* 约瑟夫《犹太古风》(Antiquities 1.1.338)采用希腊对海洋神的地理概念,声称伊甸园是由一道环绕大地的河来浇灌,这河有四道分支: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 斐罗很自然地视河流代表美德,从代表智慧的伊甸流出──寓意诠释1.1965。约翰则可能是暗指 * 圣灵(参:约七3739)。

二十二2 「生命树」的描绘出自以西结书四十七12,那里讲到有许多树,每个月都结果子(不再是一年一季),叶子且可以治病。约翰将以西结的「树」稍加变动,使其具暗指乐园的含义:虽然有些犹太文学曾提及「生命树」(如:* 以斯拉四书),但其出处原为创世记二9。后期犹太典籍将这幅图作进一步的说明。有些犹太典籍和启示录相仿,将以西结书和创世记混在一起,讲到在一个有四条河的乐园中,有十二棵树,每一棵代表一个月。犹太典籍常把十二个月和十二支派与星座拉上关系,但是约翰此处避免与占星术沾上边,就像在别处一样。

二十二3 咒诅的除掉来自撒迦利亚书十四11,按此处的上下文,是指伊甸园的咒诅(创三1619)被挪开。

二十二4 神的面一度遮掩(出三十三20),如今则向祂的子民全然敞开(参:约一1418的注释)。额上的字,请参:启示录七3的注释;重点为,神的子民清清楚楚地单属于祂。

二十二5 犹太人写未来的异象,有时会提到义人将像太阳或星星一般发光(* 以诺一书;德训篇;* 以斯拉四书;* 拉比著作;参:出三十四29;但十二3);神光照祂的子民,参二十一23的注释。未来义人将发光并作王,在所罗门智慧书三78也是相连并提。

二十二621
最后的宣告
  神的启示和劝勉可能同时出现。例如:多比雅对神的赞美(多比雅书十三118),既有对最终之耶路撒冷的描述(十三918),又有对以色列* 悔改的呼召(十三6)。

二十二67 「诚信又真实」可能是作见证时的起誓用辞(参三14,二十二18;耶四十二5),证实启示的真实性。「万人之灵的神」是 * 旧约对神的一个称号(民十六22),后期犹太作品(如:* 禧年书、碑文)和 * 撒玛利亚经文也可为证;「诸灵的主」也是神的称号(* 以诺的比喻;参:* 死海古卷中类似的表达方式)。此处约翰将神与众先知认同。

二十二89 从以弗所书和歌罗西书可以看出,有些小亚细亚的犹太基督徒对天使的角色过分高抬;这一段则驳斥此种观点,倘若那是这里所关切的问题(亦参:启十九10)。

二十二10 但以理曾受到指示,要封住他的话,直到末时(但十二49);他的异象有些只是指未来(八26,十14;参:耶二十三20,三十24* 以诺一书一○○6)。相反的,约翰的启示则不单是要让后人明白,也要让当代的人了解(这将影响后来的世代如何理解他的书)。有关打开封住的文件,请参五章1节的注释。

二十二11 义人将站立得稳,但恶人会继续行恶(但十二10)。约翰在此的劝勉与一则讽刺性的邀请类似:若想拒绝神的话语,请便,但这等人后来必将付出代价(结三27;参:耶四十四25;摩四45;传十一9* 希碧尔神谕集三5759)。

二十二12 * 旧约和犹太教强调,神是公义的,必会奖赏祂的子民(如:创十五1;诗十八20,十九11;赛四十九4* 以斯拉四书)。神会按照各人的行为来行赏,也是旧约的教导(如:诗六十二12;参:启二十12的注释)。

二十二13 有一种写作结构叫框架(inclusio),就是一段文字的开头和结尾都由同样的文辞来框住;启示录大部分的内容都由一句话框住:历史的主是阿拉法、是俄梅戛,是初、是终(一8;参该节的注释)。

二十二14 洗净的衣袍,可与三章45节和七章14节相较,请参三章4节的注释;有关生命树,请参二十二章2节的注释。

二十二15 「狗」可能是指性犯罪,尤其是不肯悔改的妓女(申二十三1718)。启示录其他地方讲到皇帝崇拜,掺杂着法术,杀害了基督徒;不道德(实际生活与属灵方面)乃是 * 外邦男人的生活特性。亦参二十一章8节和27节的注释;及创世记三24

二十二16 「戴维的根」来自以赛亚书十一1:「耶西(戴维之父)的茎干」──在戴维后裔失去宝座之后,从其残干将发出来的一条嫩枝。有些注释家主张,「根」将这个意象颠倒过来,使他成了戴维的本源。晨星是维纳斯,黎明的先驱(参:启二28),在此可能暗指民数记二十四17,由雅各布(以色列)后裔而出的星,注定将掌权,击溃神子民的仇敌。* 死海古卷也以民数记二十四17指一位得胜的 * 弥赛亚。

二十二17 古代的犹太教主要将 * 圣灵与 * 预言相连。凡听见邀请的人都当前来,凡口渴的也可以来白白的喝(赛五十五1)二十二章1节的水。

二十二1819 由神而来的圣约或圣书,其上的话不可以更改(申四2,十二32;参:箴三十56)。约书常包括对违约之人的咒诅;因此追随偶像的人便等于把申命记所有的咒诅加给自己(二十九2027)。
  后期的著作经常对书卷的完整性或启示性作出声明(如:* 以诺一书、* 约瑟夫,而 * 阿立斯体亚书信为 * 七十士译本作出这样的声明),以维护其权威,或加以保障,免得后来的编辑将他们自己的看法插进去。对于不被视为圣经或神启示的著作,这种作法很普遍。

二十二20 「来吧!主!」即祷文 Marana tha,是早期基督教常见的祈祷(参:林前十六22的注释),表明信徒很早便承认耶稣的神性。有关文件末后见证人的证明,请参:约翰福音二十一24的注释。

二十二21 这是很合适的结尾问安语,常附于基督徒的书信内(参:罗一7的注释)。

 

顶部 上页 | 下页

           
  
旧约 新约 专题 原文